“酢”文言文意思
“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酢(简繁同形)
拼音:zuò
“酢”字的古汉语解释
zuò
1.动词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荀子·乐论》:“众宾……立饮,不酢而降。”
2.名词 谢神之祭。《尚书·顾命》:“秉璋以酢。”
cù
名词 醋。《齐民要术·作酢法》:“四月四日可作酢。”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醋”。
“酢”国语辞典解释
zuò
动词1.客人以酒回敬主人。例: 「酬酢」 。《詩經.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2.應答。宋.陸游〈書感〉詩: 「對客輒坐睡,有問莫能酢。」
cù
名词用酒發酵或以米、麥、高粱等釀製而成的酸味液體。《說文解字.酉部》:「酢,醶也。」 《隋書.卷七四.酷吏傳.崔弘度傳》:「寧飲三升酢,不見崔弘度。寧茹三升艾,不逢屈突蓋。」 《新唐書.卷八六.薛舉傳》:「取富人倒縣,以酢注鼻,或杙其隱,以求財。」
形容词
酸的。北周.庾信〈小園賦〉:「棗酸梨酢,桃榹李薁。」 元.王禎《農書.梅杏》:「杏類梅者,味酢;類桃者,味甘。」
“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𠀤倉故切,音措。說文醶也。
徐曰今人以此爲酬酢字,反以醋爲酢字,時俗相承之變也。
玉篇酸也。
急就篇酸醎酢淡辨濁淸。
馬第伯·封禪記酢棃酸棗。
隋書·酷吏傳長安語曰:寧飮三升酢,不見崔弘度。
又廣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𠀤音昨。客酌主人也。
廣韻酬酢。
倉頡篇主答客曰酬,客報主人曰酢。
易·繫辭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詩·小雅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傳酢,報也。
又器名。
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謂之甗,或謂之酢鎦。
“酢”形意通解
金文從「酉」從「乍」,「乍」是聲符,金文通假為「作」,表示鑄作,王子至鼎:「王子至酢(作)飤鼎」。「酢」後表示調味用的酸味液體,《說文》:「酢,醶也。从酉乍聲。」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味酸者皆謂之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