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醢”文言文意思
“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醢”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hǎi

“醢”字的古汉语解释

hǎi

1.名词 肉酱。司马光《训剑示康》:“果止于梨、栗、杮之类,肴止于脯、、菜羹。”

2.名词 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

“醢”国语辞典解释

hǎi

名词
肉醬。《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昔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


动词
剁成肉醬。《戰國策.趙策四》「魯仲連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許亥切,𠀤音海。
說文肉𤖕也。
詩·大雅以薦。
,肉汁也。
禮·曲禮毋歠
,肉醬也。醬宜鹹,客若歠之,則是醬淡也。
周禮·天官人掌四豆之實,醓、蠃、蠯、蜃蚳、兔、魚、鴈
凡作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甁中,百日則成。鄭司農曰:無骨曰
 又烹也。
史記·魯仲連傳吾將使秦王烹梁王。
前漢·班固敘傳然卒潤鑊伏質,亨分裂。
 又韻補叶虎李切,音喜。
楚辭·九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葅

“醢”形意通解

」又作「𧅽」,《說文》:「醢,肉𨡓也。從酉、𥁓。𧅽,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