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文言文意思
“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uì

“醉”字的古汉语解释

zuì

1.形容词 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醉翁亭记》:“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陶侃》:“岂可但逸游荒?”

2.动词 喝醉酒。《五柳先生传》:“既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始得西山宴游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总是离人泪。

3.形容词 湖涂;昏愦。《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4.动词 极端喜爱;沉迷。《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

【醉侯】好酒而量大者。

【醉酒饱德】语出《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成年,介尔景福”。后指酬谢主人款待之辞。

【醉乡】醉中的境界。

【醉眼】酒后含有醉意。

“醉”国语辞典解释

zuì

动词
1.飲酒過量以致神志不清。例: 「不醉不歸」 。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沉迷、迷戀。例: 「沉醉」「心醉」「陶醉」

形容词
1.喝酒過多而神志模糊的樣子。例: 「醉漢」「爛醉如泥」

2.用酒浸漬的。例: 「醉蝦」「醉雞」《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來問菜,季恬逸點了一賣肘子、一賣板鴨、一賣醉白魚。」

“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將遂切,音檇。
正韻爲酒所酣曰
書·酒誥德將無
詩·大雅以酒。
 又心
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
文中子·事君篇六經。
 又骨
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
 又心和神全曰
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
 又字彙補李,地名。與檇李同。
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李。
 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
李世澤·韻圖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
正字通必伐德喪儀,酒誥、賓筵言之甚詳,未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因卒立義,說文誤。

“醉”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亦聲,本義為飲酒適量。

詳解: 從「」,從「」,「」亦聲,本義為飲酒適量。《說文》:「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从酉从卒。《詩‧周頌‧執競》:「既醉既飽,福祿來反。」鄭玄箋:「君臣醉飽,禮無違者,以重得福祿也。

  「」常指飲酒過量、神志不清。《詩‧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僛僛。

  「」也指沉迷、陶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

  「」還指昏憒、糊塗。《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近現代漢語以酒浸物也可以「」表示。《儒林外史》第28回:「堂官上來問菜,季恬逸點了一賣肘子,一賣板鴨,一賣醉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