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言文意思
“博”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博”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博”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宽广;广博。《劝学》:“君子学而日参省乎己。”

2.动词 增广,开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国语》其趣。”

3.名词 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史记·游使列传》:“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

4.动词 赌博。《书博鸡者事》:“鸡者袁人,素无赖。”

5.动词 换取;求取。《原君》:“以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拚一笑。”

“博”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1.廣大、眾多的意思。《廣韻.入聲.鐸韻》「博,廣也、大也、通也。」 例: 「廣博」「地大物博」

2.比喻見識廣大。例: 「淵博」《荀子.修身》「多聞曰博;少聞曰淺。」

名词
姓。如漢代有博子勞。


动词
1.賭錢。《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魯句踐與荊軻博。」

2.獲取。例: 「博得同情」「博得美人心」

“博”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𠀤邦入聲。
說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聲。
徐曰十者,成數也。
玉篇廣也,通也。
增韻普也。
荀子·修身篇多聞曰
 又韻會貿易也。古琴曲有不金。
 又六,局戲。
家語君子不,爲其兼行惡道故也。
 又州名。
韻會春秋,齊之聊攝隨爲州。
 又姓。
韻會古有勞,善相馬。

“博”形意通解

略說:」字金文是「」的初文,左旁十形乃「」字,象盾牌形,用來搏鬥,「」是聲符,本義是打鬥、對打。後假借為廣博的「」或博奕的「」。

詳解: 金文從「」的簡寫,「」聲,表示用盾牌來輔助搏鬥。「」字的異體有從「」之形,「」是武器,與「」皆用來搏鬥。後來搏鬥之義用從「」的「」字表示。而「」用來表達廣博、博大、淵博、取得、博奕等義。《說文》:「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大通」即博大通達之意。通博可能是「」的同音假借;而「取得」(如「博君一粲」)、「「博奕」可視為「」的引申假借。

  「博奕」表示由兩人較量的棋戲,即今天所說「下棋」,棋戲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至漢代博戲盛行,老幼皆知,善於博奕的人受到尊敬,漢朝還設有博奕之官(博待詔官)。用來下棋的工具稱為「博具」,《漢書.五行志》:「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1974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迄今考古發掘所見最完整的博具。

  根據玩法的不同,博具可以分為投一焭(音瓊,即骰子)的博、投二焭的博和每人六隻棋子的六博等。「六博」,又稱「陸博」,共十二棋,六黑六白,兩人相博,每人六棋。《西京雜記》:「許博昌,安陵人也,善陸博。竇嬰好之,常與居處。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搏鬥,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