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文言文意思
“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泊”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泊”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水浅。《颜氏家训·勉学》:“兀若枯木,若穷流。”

2.形容词 安静;恬静。诸葛亮《戒子书》:“非澹无以明志。”

3.动词 停船;停泊。《泊秦淮》:“夜秦淮近酒家。”

4.动词 止息;停留。陈子昂《古意题徐令壁》:“闻君太平世,栖灵台侧。”

名词 湖泊,湖泽,如“梁山”。

“泊”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船隻靠岸。例: 「泊舟」「泊岸」「停泊」 。唐.杜牧〈泊秦淮〉詩: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棲止、停留。例: 「漂泊」 。唐.陳子昂〈古意題徐令壁〉詩: 「聞君太平世,棲泊靈臺側。」

名词
湖沼。例: 「湖泊」「梁山泊」「楊柳泊」


形容词
恬靜、淡漠。例: 「淡泊」《後漢書.卷五〇下.蔡邕傳》「明哲泊焉,不失所寧。」

(一)之又音。

“泊”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𠀤音薄。止也。舟附岸曰
杜甫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枉渚。
 又水貌。
前漢·郊祀歌如四海之池。
 又澹,恬靜無爲貌。
老子·道德經乎其未兆。
 又紛,飛走衆多之貌。
張衡·西京賦霍繹紛
 又漂,流寓也。
庾信·哀江南賦下亭漂,高橋羈旅。
 又與薄同。
王充·論衡·率性篇氣有厚,故性有善惡。
 又集韻匹陌切,音拍。𡻟岶,竹密貌。或作漠
王褒·洞簫賦密漠以𤡋猭。
 又小波也。
木華·海賦柏以迆颺。
,匹帛切。考證:〔張衡·西京賦霍澤紛。〕 謹照原文澤改繹。

“泊”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聲,戰國楚系文字同。小篆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淺水。

詳解: 甲骨文從「」,「」聲,戰國楚系文字同。小篆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淺水。《說文》:「洦,淺水也。从水,百聲。」段玉裁注:「《說文》作『洦』,隷作『泊』,亦古今字也。

  甲骨卜辭用作地名,《合集》36812:「于泊,亡災。

  「」表示淡泊、恬靜。如《郭店簡.性自命出》簡63:「谷(欲)柔齊而泊。《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楚王乃登陽雲之臺,泊乎無為,澹乎自持,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

  「」常通「」。如《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54:「䝬(重)賞泊(薄)坓(刑),思(使)忘丌(其)死而見丌(其)。」「泊(薄)」表示減輕。又如《馬王堆.老子甲本》第4行:「是以大丈夫居亓(其)厚而不居亓(其)泊(薄)。」傳世文獻的例子如《論衡.率性》:「是故酒之泊厚,同一麴糵;人之善惡,共一元氣。」「泊厚」即「薄厚」。

  「」也表示停船靠岸。《玉篇.水部》:「泊,止舟也。」如《三國志.吳書.潘濬陸凱傳》:「船泊則沈漂,陵居則峻危。」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表示停留。《廣韻.鐸韻》:「泊,止也。」如《水經注.贛水》:「西有鸞岡,洪崖先生乘鷥所憩泊也。」東晉陶淵明〈雜詩〉其五:「前塗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還表示湖澤、水泊。如《元史.世祖本紀》:「所在山林河泊 ,除巨木花果外,餘物權免徵稅。《水滸全傳》第19回:「他的兩個兄弟阮小五、阮小七,都在湖泊裏住,非船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