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国语辞典解释
nào
名词爛泥。例: 「泥淖」 。《左傳.成公十六年》:「欒、范以其族夾公行,陷于淖。」 《聊齋志異.卷一.王成》:「見往來行人,踐淖沒脛,心畏苦之。」
形容词
溼潤。《管子.地員》:「五粟之狀,淖而不肕。」
“淖”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奴敎切,音鬧。說文泥也。
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
前漢·郊祀志堅冰淖溺。
又水名。
山海經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又姓。
路史楚淖國先爲淖氏。
又集韻直敎切,音棹。和也。
儀禮·士虞禮嘉薦普淖。
註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約切,音綽。與繛綽𠀤同。
說文𦅻也。
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
註淖約,柔弱貌。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