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文言文意思
“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衽(简繁同形)
拼音:rèn
“衽”字的古汉语解释
rèn
1.名词 衣襟。《战国策·齐策》:“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又】整理衣襟。刘向《新序·节士》:“原宪冠桑叶冠,杖藜而应门,正冠则缨绝,衽襟则肘见。”
2.名词 衣袖;袖口。《盐铁论·非鞅》:“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
3.名词 床席。《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衽”国语辞典解释
rèn
名词1.衣襟。《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楚辭.屈原.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2.衣袖。漢.劉向《列女傳.卷一.魯季敬姜傳》:「文伯引衽攘捲而親饋之。」
3.睡覺用的席子。《禮記.曲禮上》:「請席何鄉,請衽何趾?」 《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攝衽抱機,視膳於堂下。」
4.古代用來接合棺身和棺蓋的木楔。漢.劉熙《釋名.釋喪制》:「古者棺不釘也。旁際曰小要,其要約小也。又謂之衽。衽,任也。任制祭會使不解也。」
动词
1.扣合、整理。漢.劉向《新序.卷七.節士上》:「原憲冠桑葉冠,杖藜而應門,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
2.睡臥。《禮記.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汝鴆切集韻如鴆切,𠀤音妊。類篇衣襟也。
揚子·方言褸謂之衽。
釋名衽,襜也。在傍襜襜如也。
禮·玉藻衽當旁。
註衽,謂裳幅所交裂也。
又禮·曲禮請衽何趾。
註衽,臥席也。
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
註衽席,單席也。
又禮·檀弓棺束𦄲二衡三衽每束一。
疏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旣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今因漢時呼衽爲小要也。
又屈原·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
註衽,衣前也。
又博雅衽、裀、袾、𧘏,裑也。
又集韻忍甚切,音稔。義同。
又類篇或作𧙨,通作袵。考證:〔周禮·天官·王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 謹照原文王府改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