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文言文意思
“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仁”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rén

“仁”字的古汉语解释

rén

1.形容词 仁爱;仁慈。《论语》:“以为己住,不亦重乎?”

2.名词 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

3.名词 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仁”国语辞典解释

rén

动词
親愛。例: 「仁民愛物」


名词
1.寬惠善良的德行。例: 「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有仁德的人。例: 「泛愛眾而親仁。」

3.一般人。通「人」例: 「同仁」

4.果核中的種子。例: 「果仁」「杏仁」「桃仁」「花生仁」

5.姓。如五代時有仁裕。

形容词
1.寬厚、有德性的。例: 「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2.有感覺、感受的。例: 「麻木不仁」

“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人。
釋名忍也。
易·乾卦君子體,足以長人。
禮·禮運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
 又方書手足痿𤷒爲不。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也。

“仁”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亦聲,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和關係;戰國竹簡從「」,「」聲,「」表示與人心有關,本義是仁愛。

詳解: 金文從「」從「」,「」亦聲,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和關係;戰國竹簡從「」,「」聲,一說「」指出自人心之關愛,而「」亦聲亦義,指懷孕的婦人,故「」直指對他者出自本心之關愛。

  《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說文》:「仁,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𡰥,古文仁或从尸。

  金文不從「」而從「」,與《說文》古文相同,古文字的「」是「」的一種寫法,象箕踞而坐的人形。「」亦是「」的聲符。《說文》古文「」是從「」從「」的戰國「」字的訛寫,「」是「」的聲符。

  金文表示仁愛,中山王鼎:「克順克卑,亡(無)不䢦(率)仁」。意謂謙卑恭順,沒有事情不遵循仁德。

  戰國竹簡表示仁德,《郭店簡.唐虞之道》簡2:「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郭店簡.性自命出》簡55:「䈞(篤)於仁者也」,表示一心一意持守仁德。

  璽印文字也表示仁德,《璽彙》4507:「忠仁」。

  漢帛書通假為「」,《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第57行:「百仁(仞)之高,台(始)於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