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褊”文言文意思
“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褊”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biǎn

“褊”字的古汉语解释

biǎn

1.形容词 窄小,指衣服或地方。王充《论衡·自纪》:“夫形大,衣不得。”《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小,吾何爱一牛?”

2.形容词 心胸狭隘。《报刘一丈书》:“斯则仆之哉。”

“褊”国语辞典解释

pián

參見「褊褼」 條。

biǎn

形容词
1.衣服狹小。《說文解字.衣部》「褊,衣小也。」 漢.王充《論衡.自紀》「夫形大,衣不得褊。」

2.狹小、狹隘。例: 「褊心」「褊小」「褊狹」 。唐.杜甫〈負薪行〉:「面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3.急躁。例: 「褊急」「褊躁」《晉書.卷四二.王濬傳》「吾始懼鄧艾之事,畏禍及,不得無言,亦不能遣諸胸中,是吾褊也。」

“褊”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畢緬切,音惼。
說文衣小也。
 又狹也。
孟子齊國雖小。
史記·禮書陋之說,入焉而嗛。
 又廣韻急也。
詩·魏風維是心。
 又類篇蒲眠切,音跰。褼,衣貌。
 又叶彼忍切。
陸機詩軌跡未及安,長轡忽已整。道遐覺日短,憂深使心。褼字原从衤从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