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文言文意思
“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边”字

繁体:简化方式:符号化

拼音:biān

“边”字的古汉语解释

biān

1.名词 边界;边疆。《论积贮疏》:“卒然境有急。”

2.名词 边缘。《过故人庄》:“绿树村合,青山郭外斜。”

3.名词 近旁;旁边。《木兰诗》:“暮宿黄河。”《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名词 边际,尽头。杜甫《登高》:“无落木萧萧下。”

5.名词 方。刘禹锡《竹枝词》:“东日出西雨。”

【边幅】布帛的辽沿,借喻人的衣着仪表。

“边”国语辞典解释

biān

名词
1.指兩國或兩地區的交界處或近交界處。例: 「守邊」「戍邊」「墾邊」

2.兩旁。例: 「河邊」「路邊」「岸邊」

3.四周、周圍。例: 「桌邊」「床邊」「邊緣」

4.際限、盡頭。例: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唐.杜甫〈登高〉詩: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5.方向。例: 「左邊」「前邊」「東邊」「外邊」

6.物體或衣裙邊緣的裝飾。例: 「鏡邊」「滾邊」「鑲邊」「花邊」

7.頭緒。例: 「說了半天,還摸不著邊兒。」

8.幾何學中夾成角或構成多角形的線段,稱為「邊」例: 「等邊三角形」

9.量詞。計算物體邊側的單位。例: 「三邊形」「五邊形」

10. 姓。如東漢有邊韶,明代有邊維新。

副词
1.偏、不正。《禮記.檀弓上》「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 漢.鄭玄.注:「邊,偏倚。」

2.表方位。相當於「裡」「內」「中」 等字。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詩〉:「大漠風沙裡,長城雨雪邊。」 宋.楊萬里〈新青讀樊川〉詩: 「九千刻裡春長雨,萬點紅邊花又空。」

3.一面。常用「邊……邊……」 的語式表達。例: 「邊做邊學」「邊走邊吃」「邊吃飯邊看電視」

“边”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韻會正韻𠀤𤰞眠切,音編。
玉篇畔也,邊境也。
禮·玉藻其在邊邑。
邊邑,九州邊鄙之邑。
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又正韻旁近也。
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又側也。
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
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又邊璋,半文飾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𨘢。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边”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從「」從「」,「」是「」的初文,古音與「」相同,「」、「」都是「」的聲符(張世超)。從「」有旁邊之意。「」的本義是旁邊。

詳解: 金文從「」從「」從「」從「」,「」是「」的初文,古音與「」相同,「」、「」都是「」的聲符(張世超)。從「」有旁邊之意。「」的本義是旁邊。

  古「」、「」通假,《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鄭玄注:「方,出旁也。」(參丁山)

  金文表示邊境、邊遠地區。大盂鼎:「我聞殷述(墜)令(命),隹(唯)殷邊侯、田(甸)雩(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意思是說我聽聞殷朝墜喪天命,殷朝邊遠地區的諸侯和朝中的官員都沉湎於酒。又用作地名,散氏盤:「至于邊柳」。

  「」小篆作「𨘢」,《說文》:「𨘢,行垂崖也。从辵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