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国语辞典解释
biān
名词古時用來治病的石針。參見「砭石」 條。
动词
1.古人用石針扎刺肌膚治病。《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傳》:「帝頭眩不能視,侍醫張文仲、秦鳴鶴曰:『風上逆,砭頭血可愈。』」
2.救治。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 「又如心中疾,針石非所砭。」 宋.蘇軾〈擇勝亭銘〉:「我銘斯亭,以砭世盲。」
3.刺、刺痛。宋.歐陽修〈秋聲賦〉:「其氣慄冽,砭人肌骨」 。
“砭”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韻會正韻𠀤悲廉切,貶平聲。說文以石刺病也。
廣韻石針。
山海經東山高氏之山,多針石。
史記·倉公傳年二十,是謂易貿,法不當砭灸。
又廣韻方驗切,音窆。義同。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