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言文意思
“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石”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í/dàn

“石”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í

1.名词 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可镂。”

2.名词 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3.名词 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之所及也。”

4.名词 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

5.量词 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石肠】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

“石”国语辞典解释

shí

名词
1.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是構成地殼的物質。例: 「岩石」「礦石」「花岡石」

2.碑、碣。《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績銘乎金石,著於盤盂。」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乃遂上泰山,立石。」

3.藥石。《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 唐.孔穎達.正義:「治病藥分用石。《本草》云:『鍾乳、礬、磁石之類多矣。』」

4.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二一四部首之一。

6.中國古代樂器「八音」 分類法之一,通常以製作材質來分,此處泛指石類樂器,如磬之屬一類的敲擊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dàn

名词
詞: (1)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也稱為「公石」 。(2)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漢.鼂錯〈論貴粟疏〉:「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戰國策.齊策》「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鐘,萬石?。」

“石”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氣之核也。氣之生,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
,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
鐘太厚則如,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亦作碩。
 又星亦稱
左傳·僖十六年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半,爲粟百五十
 又官祿秩數稱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以下遞減至百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
書·五子之歌和鈞。
三十斤爲鈞,四鈞爲
禮·月令仲春鈞衡
前漢·律歷志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
 又叶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石”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石磬之形,本義是石頭。

詳解: 甲骨文「」象石磬之形,本義是石頭。因石形難於表達,而磬是典型的用石製造的樂器,故以石磬形表示。後加「」旁為飾筆,無義。參見「」。甲骨文用作本義,如《合集》7695正:「貞,戊有石」。用作地名,又借作「」,一種祭名。

  金文承甲骨文,從厂從口。金文用作重量單位,重一百二十斤,[妾子]𧊒壺:「冢(重)一石三百卅九刀之冢(重)。」「通作「祏」,表示宗廟裏藏神主的石室,如父辛卣:「石(祏)宗」。又用作人名等。

  《說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凡石之屬皆从石。《說文》小篆從○,不從口。以○象石頭之形,與古文字不合。《康熙字典》小篆改從口,與古文字同。段玉裁注:「或借為碩大字,或借為䄷字」。

  戰國秦漢文字,「」同音通作「」,《漢書.律歷志》:「石者,大也。《馬王堆.易》:「石果不食」,傳世本《易》作「碩果」。

  「」作為重量單位,其後《說文》作「」,云:「䄷,百二十斤也。」桂馥《義證》云:「䄷,今省作石,讀為擔。《楚辭.九章.悲回風》:「重任石之何益」王逸注:「石,一作秙。」洪興祖補注:「秙,當作䄷,音石,百二十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