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文言文意思
“矢”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矢”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ǐ

“矢”字的古汉语解释

shǐ

1.名词 箭。《过秦论》:“秦无亡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动词 发誓。《诗经·柏舟》:“之死靡它。”

3.名词 通“屎”,粪便。《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矢言】正直之言。

“矢”国语辞典解释

shǐ

名词
1.箭。例: 「流矢」「無的放矢」《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

2.古代投壺燕飲時所用的籌碼。《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

3.糞便。通「屎」《左傳.文公十八年》「仲以君命召惠伯……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动词
發誓。例: 「矢志不忘」「矢勤矢勇」《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形容词
正直的、端正的。《書經.盤庚上》「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率籲眾慼,出矢言。」 漢.孔安國.傳:「出正直之言。」

“矢”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
爾雅·釋詁,弛也。
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
易·繫辭剡木爲
書·顧命垂之竹
周禮·夏官司弓,掌八之灋。枉,絜,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鍭,用諸近射田獵。矰,茀,用諸弋射。恆,𤷒,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
射者必先以嗃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闕謨。
春秋·隱五年魚于棠。
詩·大雅我陵。
,𨻰也。
猶當也。
正義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言。
詩·衞風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
 又施也。
詩·大雅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
禮·投壷主人奉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言其光行若射之所至也。
 又鉗,蓬,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

“矢”形意通解

略說:」象箭矢之形。

詳解: 古文字「」象箭矢之形,箭的鏑、栝、羽均清晰可見。甲金文、戰國竹簡或將字體倒置。本義是箭矢。「」曾假借「」字來表示其義,故二字本來同形。後來「」在字形中間加「」,才分化為二字。參見「」。《說文》:「矢,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按「」並不從「」,而許慎提到的「夷牟」相傳是黃帝的臣子,負責造矢,《世本.作篇》:「揮作弓,夷牟作矢。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箭矢,《合集》36481正:「圅五十,矢……」卜辭辭殘,唯前文提到兵甲等軍用物品及其數量,如「」即裝箭矢的袋子,可知「」指箭矢。另「」亦指陳列,《合集》10899反:「矢隻(獲)」,指陳列捕獲的物事。《爾雅.釋詁上》:「矢,陳也。

  金文亦用作本義,指箭矢,[冬戈]𣪕:「孚(俘)戎兵:盾、矛、戈、弓、備(箙)、矢」,指俘獲外族的兵器:盾牌、矛、戈、弓、盛箭的器具、箭矢。又用作國名,矢白隻乍父癸卣:「矢白(伯)隻(獲)乍(作)父癸彝。

  近世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或通作「」,如涉及司法鑒定的文獻〈封診式〉中,即有「遺矢」和「下遺矢弱(溺)」等語。而在傳世文獻中,「」通假作「」最有名的例子,莫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趙國使者因受賄而誣蔑廉頗一飯之「三遺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