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国语辞典解释
shí
动词1.移植、分種。《說文解字.艸部》:「蒔,更別種。」 清.段玉裁.注:「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 宋.楊萬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2.種植。例: 「蒔花養卉」 。《文選.左思.魏都賦》:「水澍粳稌,陸蒔稷黍。」
名词
參見「蒔蘿」 條。
“莳”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
揚子·方言更也。
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𦸎、𦱎。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