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汉查查
»
古汉语字典
“弑”文言文意思
“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
弑
(简繁同形)
拼音:
shì
“弑”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ì
动词
臣下杀君主;子女杀父亲。
《荀子·富国》
:“是以臣或
弑
其君,下或杀其上。”
“弑”国语辞典解释
shì
动词
地位低的人殺死地位高的人。
《易經.坤卦.文言曰》
: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
集韻
韻會
式吏切
正韻
式志切,𠀤音試。
釋名
下殺上曰
弑
。
弑
,伺也,伺閒而後得施也。
類篇
弑
,殺也。自外曰𢍿,自內曰
弑
。
集韻
或作煞、𢎍。𢎍字原从刍从弋作。
相关查询
寔
弋
室
势
侍
氏
逝
轼
贳
谥
誓
矢
十
诗
什
失
莳
饰
尸
事
石
释
使
仕
食
示
施
式
视
时
+古汉语字典
热门专题
小学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初中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高中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