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言文意思
“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施(简繁同形)
拼音:shī
“施”字的古汉语解释
shī
1.动词 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2.动词 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
3.动词 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动词 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
5.动词 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6.名词 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7.动词 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shǐ
动词 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
yí
1.形容词 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
2.动词 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yì
动词 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施生】给人以生路。
【施施】⒈慢走的样子。⒉喜悦自得的样子。
“施”国语辞典解释
shī
动词1.實行、推行。例: 「無計可施」 、「恩威並施」 。
2.給予。例: 「施比受更有福」 。《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宋.錢公輔〈義田記〉:「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3.加。例: 「施壓」 、「薄施脂粉」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莊子.大宗師》:「利澤施乎萬世。」
4.設置、安置。《隋書.卷四十.宇文愷傳》:「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下.滇遊日記十一》:「水分兩派來,一東南,一西北,俱成懸流,橋不復能施。」
名词
1.恩惠、德澤。例: 「受施慎勿忘」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2.姓。如漢代有施讎。
yì
动词1.及、延及。《詩經.大雅.皇矣》:「施于孫子。」 《左傳.隱公元年》:「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2.移動、變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 唐.楊倞.注:「施,讀曰移。」 《史記.卷一〇三.萬石君傳》:「劍,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
yí
副词1.斜的古字。即斜行,迂迴曲折著走路。《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漢.趙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覺也。」
2.參見「施施」 條。
“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𠀤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
傳施施,難進之意。
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
釋文施如字。
孟子施施從外來。
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
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
註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
註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註施,𨻰其尸也。
又玉篇張也。
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
左傳·桓九年施父。
註魯大夫。
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
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
易·乾卦德施普也。
又雲行雨施。
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
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
註施,功勞也。
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𠀤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易。
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于孫子。
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
註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𠀤賞是切,詩上聲。捨也,攺易也。通作弛。
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舍。
註施舍,不給役者也。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
何晏註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
後漢·光武紀將衆部施𠛬屯北邊。
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
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
註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
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叶詩戈切。
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施”形意通解
略說: 從「㫃」,「也」聲,表示旌旗搖曳貌。詳解: 從「㫃」,「也」聲,表示旌旗搖曳貌。《說文》:「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施」可表示旄羽珥,旌旗竿頭飾物。《逸周書‧王會》:「樓煩以星施。」孔晁注:「施,所以為旄羽珥。」
「施」也表示散布、鋪陳。《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孔穎達疏:「使雲氣流行,雨澤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形。」
「施」還表示設置、安放。三國魏曹操〈奏定制度〉:「三公列侯,門施內外塾,方三十畝。」
「施」也指施行、施展。《國語‧吳語》:「勾踐恐懼而改其謀,舍其愆令,輕其徵賦,施民所善,去民所惡。」
「施」還指給予、施捨。《廣雅‧釋詁三》:「施,予也。」唐拾得〈詩〉之十八:「輟己惠於人,方可名為施。」
「施」亦指施加。《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何晏集解:「言己之所惡,勿加施於人。」
「施」也表示恩惠。《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施」還表示用。《淮南子‧原道訓》:「夫道者……施之無窮而無所朝夕。」高誘注:「施,用也。用之無窮竭也,無所朝夕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