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贳”文言文意思
“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貰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hì
“贳”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ì
1.动词 租借;赊。《史记·汲黯传》:“县官无钱,从民贳马。”
2.动词 赦免;宽大。《汉书·张敝传》:“因贳其罪。”
“贳”国语辞典解释
shì
动词1.出借、租賃。例: 「貰屋」 、「貰船」 、「貰器」 。
2.賒欠。例: 「貰米」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3.寬貸、赦免。《漢書.卷五四.蘇建傳》:「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贳”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𠀤音世。說文貸也。
廣雅賒也。
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前漢·食貨志諸賈人末作貰貸。
又前漢·文三王傳得見貰赦。
註師古曰:貰,謂寬其罪。
又唐韻集韻𠀤神夜切,音射。
又集韻式夜切,音赦。義𠀤同。
又集韻時制切,音誓。漢侯國名。
又韻補叶詩戈切。
白居易·效陶詩家醞飮已盡,村中無酒貰。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懷何。補遺:字彙補與貰同。見佩觿。貰字上从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