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文言文意思
“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赞”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àn

“赞”字的古汉语解释

zàn

1.动词 帮助;辅助。《赤壁之战》:“此天以卿二人孤也。”

2.动词 介绍;引见。《信陵君窍符救赵》:“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宾客。”

3.动词 称赞。《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交之。”

4.名词 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颂扬。《雁荡山》:“唐僧贯休为《诺矩罗。”

5.名词 赞语。纪传等文章论著后的总评性文字。如《芋老人传》篇末有“赞曰”。

【赞礼】古代举行典礼时,唱读仪式让人行礼。

【赞理】助手。

【赞襄】帮助。

“赞”国语辞典解释

zàn

动词
1.謁見。《說文解字.貝部》「贊,見也。」 《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其以客禮待之,令單于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2.佐助、輔導。例: 「贊助」《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大叔儀不貳,能贊大事。」 《禮記.中庸》「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3.引導。《國語.周語上》「太史贊王,王敬從之。」

4.推薦。《禮記.月令》「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

5.告訴、介紹。《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

6.同意。例: 「贊同」

7.頌揚、稱美。通「讚」《三國志.卷一八.魏書.許褚傳》「帝思褚忠孝,下詔褒贊。」 《紅樓夢》第五六回:「我才贊你,你倒來捉弄我了。」

8.參與。《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名词
文體名。以稱述評論為主,分雜贊、哀贊、史贊三種。如夏侯湛有〈東方朔畫贊〉、袁宏有〈三國名臣序贊〉。《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

zàn

动词
1.稱美、頌揚。例: 「讚不絕口」《鏡花緣》第三八回:「越看越愛,不覺讚好。」

2.佐助。通「贊」《文選.潘岳.為賈謐贈陸機》「齊轡群龍,光讚納言。」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

名词
文體名。旨在稱頌人物功德事蹟。通「贊」《後漢書.卷六〇.蔡邕傳》「所著詩、賦、碑、誄、銘、讚、連珠……凡百四篇,傳於世。」

“赞”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則旰切,音讚。
說文見也。从貝从兟。
徐鉉曰:兟,音詵,進也。執贄而進,有司贊相之。
 又易·說卦幽贊于神明。
贊,明也。
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爲明也。
 又書·大禹謨益贊于禹曰。
贊,佐也。
儀禮·士冠禮少退贊命。
家語游夏不能贊一辭。
 又書·臯陶謨贊贊襄哉。
亦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
進習上古行事,贊成其辭而言之也。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自贊曰。
師古曰:贊,進也。
 又廣韻出也,助也。
 又姓。
呂氏春秋相馬贊君。
 又叶則縣切,音箭。
蘇軾·謝吳山神文禱于有神,隂假其便。不愆于素,或出幽贊。

“赞”形意通解

略說: 戰國秦系文字從「」從「」,小篆「」形訛為「」形,遂寫成「」。本義是輔佐、輔助。

詳解: 戰國秦系文字從「」從「」,小篆「」形訛為「」形,遂寫成「」。本義是輔佐、輔助。《說文》:「贊,見也。从貝从兟。」段玉裁注:「此以疊韻為訓,疑當作所以見也。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士冠禮〉『贊冠者』、〈士昏禮〉『贊者』,注皆曰:『贊,佐也。』《周禮.大宰》注曰:『贊,助也。』是則凡行禮必有贊,非獨相見也。」如《左傳.昭公元年》:「國無道而年穀和熟,天贊之也。《周禮.秋官.司民》:「內史、司會、冢宰貳之,以贊王治。」鄭玄注:「贊,佐也。

  「」表示贊禮,即典禮時在旁宣告程序,讓人進行。如《淮南子.時則》:「司徒搢朴,北嚮以贊之。」又指引導儀式的人,亦稱「贊者」。如《儀禮.士冠禮》:「賓如主人服,贊者玄端從之,立于外門之外。《史記.秦始皇本紀》:「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

  「」引申表示引導。《廣雅.釋詁三》:「贊,道也。」如《國語.周語》:「太史贊王,王敬從之。」韋昭注:「贊,導也。」又如《國語.晉語》:「質將善而賢良贊之,則濟可竢。

  「」表示告知、引見。如《史記.魏公子列傳》:「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徧贊賓客,賓客皆驚。」司馬貞索隱:「贊者,告也,謂以侯生遍告賓客。」又表示引進、引薦。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自贊」即自薦。

  「」表示稱讚、贊美,後作「」。如《文選.宋玉〈神女賦〉一首並序》:「瓌姿瑋態,不可勝贊。《三國志.魏書.許褚傳》:「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詔褒贊,復賜褚子孫二人爵關內侯。

  「」還表示紀傳體史書在篇末的評論性文字,例如《漢書》《後漢書》篇末的「贊曰」。《文心雕龍.頌讚》:「及史班固書,託贊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