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文言文意思
“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貼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tiē
“贴”字的古汉语解释
tiē
1.动词 典当;用物品抵押借钱。《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
2.动词 粘附。《活板》:“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
3.动词 贴近;紧靠。《游黄山记》:“析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4.动词 补贴;补助。《西游记》:“快快的送将出来还我,多多贴些盘费。”
5.动词 服顺。《北齐书·库狄干传》:“法令严肃,吏人贴服,道不拾遗。”
6.名词 “贴旦”的简称。戏曲中次要的女角色。
“贴”国语辞典解释
tiē
动词1.黏附。例: 「貼郵票」 、「張貼」 、「剪貼」 。《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
2.挨近、接近。例: 「緊貼」 、「貼身」 、「貼近」 。宋.晏殊〈拂霓裳.樂秋天〉詞: 「風日好,數行新雁貼寒煙。」
3.順服、服從。例: 「部屬們對他十分服貼。」
4.補助。例: 「補貼」 、「貼現」 、「哥哥每月貼他五十元。」
5.虧損、賠損。例: 「倒貼」 、「他貼了老本,還是無法挽救這家公司。」
6.在電腦應用程式中將此畫面的資料剪下,拷貝到另一畫面的動作。為英語paste的意譯。
7.質押、典當。唐.李嶠〈諫建白馬坂大像疏〉:「亦有賣舍貼田,以供王役。」
形容词
適切、妥當。例: 「妥貼」 、「貼切」 。
名词
1.戲劇角色中正旦以外的次要旦角稱為「貼」 。元曲中稱為「貼旦」 、「副旦」 ,明傳奇稱為「貼」 。
2.一種油炸或火烤成的食物,底部焦香,表面熟軟。例: 「鍋貼」 。
“贴”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托協切,𠀤音帖。說文以物爲質也。
又增韻裨也,依附也,黏置也。
又篇海𠧪貼,謂舒爽也。𠧪音條。
“贴”形意通解
略說: 從「貝」,「占」聲,本義為典押,即以物質錢。詳解: 從「貝」,「占」聲,本義為典押,即以物質錢。《說文新附》:「以物爲質也。从貝,占聲。」 《南史‧蔡廓傳》:「百姓楊元孫以婢采芝貼與同里黃權,約生子,酬乳哺直。」
「貼」可表示補償、補貼。《西游記》第35回:「快快的送將出來還我,多多貼些盤費,喜喜歡歡打發老孫起身,還饒了你這個老妖的狗命!」
「貼」也表示靠近。《水滸傳》第74回:「原來這壽張縣貼着梁山泊最近。」
「貼」還表示妥當、適當。宋梅堯臣〈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文字皆妥貼,業術無傾攲。」
「貼」亦指黏附、張貼。唐溫庭筠〈菩薩蠻〉:「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貼」也指箭靶心。《朱子語類》卷六二:「如人射箭,期於中紅心,射在貼上,亦可謂中,終不若他射中紅心者。」
「貼」也可以用作量詞。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李以十錢易十貼,尚疑草藥性厲,先以二貼自服之,無恙,旦以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