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国语辞典解释
gòng
动词1.古代向帝王進獻。《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
2.古代向朝廷荐舉、推舉人才。《禮記.射義》:「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 《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又把他題了優行,貢入太學肄業。」
3.賜予。通「贛」 。《爾雅.釋詁上》:「賚、貢、錫、畀、予、貺,賜也。」
名词
1.進獻的物品。例: 「進貢」 、「納貢」 。唐.陳子昂〈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序〉:「匈奴舍蒲萄之宮,越裳重翡翠之貢。」
2.姓。如漢代有貢禹。
“贡”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送切,攻去聲。說文獻功也。
書·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
傳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貢賦之差。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
禮·曲禮五官致貢曰享。
註貢,功也。
又易·繫辭六爻之義,易以貢。
註告也。
又爾雅·釋詁貢,賜也。
又廣雅貢,上也。
又玉篇貢,通也。
又廣韻貢,薦也。
又姓。
前漢·貢禹傳字少翁,琅邪人。
急就篇孔子弟子子貢,其後以字爲氏。
“贡”形意通解
略說: 「貢」是為「[章丮]」的「貢獻」義造的後起分化字(陳劍),從「貝」,「工」聲。本義是下對上的貢獻。詳解: 「貢」是為「[章丮]」的「貢獻」義造的後起分化字(陳劍),參見「贛」。「貢」從「貝」,「工」聲。本義是下對上的貢獻。《說文》:「貢,獻功也。从貝,工聲。」《廣雅.釋言》:「貢,獻也。」如《尚書.禹貢》:「任土作貢」,孔穎達疏:「貢者,從下獻上之稱,謂以所出之穀,市其土地所生異物,獻其所有,謂之『厥貢』。」《左傳.桓公十五年》:「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 「貢」和「贛」最初表示的是同一個詞,「貢」亦可表示賞賜。《爾雅.釋詁》:「貢,賜也。」例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端沐賜,衛人,字子貢。」出土文獻中「貢」作「贛」,如《上博竹書二.魯邦大旱》簡3「出遇子贛」、《上博竹書五.君子為禮》簡11「子贛曰」等。 「貢」引申表示上獻之物,即供品。如《左傳.昭公十三年》:「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也。」《荀子.王制》:「理道之遠近而致貢,通流財物粟米,無有滯留,使相歸移也。」 「貢」相傳為夏代的稅法之名。《尚書》有「禹貢」一篇, 蔡沈集傳:「貢,夏后氏田賦之總名。」《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趙岐注:「民耕五十畝,貢上五畝。」 「貢」還表示舉薦。「貢舉」是古代地方向朝廷舉薦人才的制度。「貢士」即被舉薦的士,漢代稱為「孝廉」。《禮記.射義》:「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孔穎達疏:「諸侯三年一貢士於天子也。」《後漢書.左周黃列傳》:「郡國孝廉,古之貢士,出則宰民,宣協風教。」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