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贶”文言文意思
“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贶”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kuàng

“贶”字的古汉语解释

kuàng

动词 赐;赏赐。《左传·昭公六年》:“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又如“厚贶”、“嘉贶”、“贶赠”等。

“贶”国语辞典解释

kuàng

动词
贈、賜與。《儀禮.燕禮》「君貺寡君多矣。」 漢.鄭玄.注:「貺,賜也。」


名词
敬詞。稱別人所贈的東西或恩惠。《左傳.昭公三年》「豈惟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貺。」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寡人受貺矣。」

“贶”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虛放切,𠀤音况。
說文賜也。
廣韻與也。
詩·小雅中心貺之。
儀禮·士昏禮吾子有惠,貺室某也。
 又與況通。
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
 又韻補叶虛王切,音荒。
左傳·僖十五年女承筐,亦無貺也。
楚辭·九章荼薺不同畞兮,蘭茝幽而自芳。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世以自貺。
類篇或从光作𧵦。

“贶”形意通解

《說文》:「賜也。从貝兄聲」。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