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文言文意思
“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氏(简繁同形)
拼音:shì/zhī
“氏”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ì
1.名词 氏族;宗族系统中姓下面的支系。《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名词 姓氏;姓。《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名词 旧时放在妇女父姓后称已婚妇女。《孔雀东南飞》:“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氏”国语辞典解释
shì
名词1.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例: 「伏羲氏」 、「神農氏」 、「葛天氏」 、「有扈氏」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例: 「春秋左氏傳」 、「段氏說文解字注」 。
6.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例: 「張氏」 、「王氏」 、「陳林氏」 、「孫李氏」 。
7.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例: 「師氏」 、「太史氏」 。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例: 「母氏」 、「舅氏」 、「仲氏」 。
9.學術派別。例: 「老氏」 、「釋氏」 。《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zhī
參見「月氏」 條。“氏”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承旨切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𠀤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貴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爲善也。
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爲諡,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疏釋例曰:別而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爲族。
趙彥衞·雲麓漫抄姓、氏後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然。按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衞毛耼邘晉應韓之分,若夫易云: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旣是天子當一代,稱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
柳芳·論氏族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氏於諡則文武成宣,氏於官則司馬司徒,氏於爵則王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於志則三馬五鹿,氏於事則巫乙匠陶。
又古者貴有氏,賤無氏,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言奪爵失國也。詛辭見左傳·襄十一年。
又婦人例稱氏。
儀禮·士昏禮祝告婦之姓,曰某氏來歸。
又樂氏,津名,在鄭。
左傳·襄二十六年涉於樂氏。
又元氏、猗氏、盧氏、尉氏,皆縣名。
廣輿記元氏屬常山,今屬眞定府。猗氏屬河東,今屬平陽府。盧氏本漢縣,今屬河南府。尉氏本秦縣,今屬眞定府。
師古·漢書註凡地名稱某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緱氏、禺氏之類。
又以氏名其物。
大戴記蘭氏之根,櫰氏之苞。
又姓。
吳志有氏儀,後改姓是。
又猛氏,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
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說文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揚雄·解嘲響若氏隤。○按今揚雄傳作𨸝。
玉篇亦云:巴蜀謂山岸欲墮曰氏,崩聲也。承紙切。
又元包經剝屵氏。傳曰:山崩於地也。註:屵音蔡,氏音支。與說文玉篇義同而音異。
又集韻掌是切,音紙。姓也。義同𣱄。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月氏,西域國名,在大宛西。
史記·大宛傳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又閼氏,單于后名。
史記·韓王信傳上乃使人厚遺閼氏。
註閼音燕,氏音支。
又烏氏,縣名。
史記·酈商傳破雍將軍烏氏。
註烏音於然反,氏音支,縣名。屬安定。
前漢·地理志作閼氏。
又史記·貨殖傳烏氏倮。
註韋昭曰:烏氏,縣名,倮,名也。索隱以烏氏爲姓,非是。
又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𠀤音精。狋氏,縣名。
前漢·地理志代郡有狋氏縣。
註孟康曰:狋音拳,氏音精。
亦作𠂩。
古今印史𠂩,承旨切,族下所分也。古者姓統族,族統𠂩。適出繼位之餘,凡側出者皆曰𠂩。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考證:〔趙彥衞·雲麓漫抄如魯衞毛耼邗晉應韓之分。〕 謹照原文邗改邘。〔史記·貨殖傳烏氏倮。〕 謹照原文鳥改烏。
“氏”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是「匙」的初文,象湯匙(郭沫若)。後用來表示「姓氏」、「氏族」的「氏」。詳解: 郭沫若認為「氏」字的金文與「匕」(舀取食物的勺子)近似,而「氏」的字音亦與「匙」相同,故「氏」是「匙」的初文。後用來表示「姓氏」、「氏族」的「氏」。
金文表示姓的分支,𠫑氏鐘:「𠫑氏之鐘」。參見「姓」。又用作已婚婦人的稱呼,前面冠以其姓,乎簋:「乎乍(作)姞氏寶𣪕(簋)」。又用作官名後綴,令鼎:「師氏」,𤼈鐘:「尹氏」。又通假為「是」,中山王鼎:「隹(唯)俌(傅)㑄氏(是)從」,意謂聽從傅師和保姆。中山王方壺:「氏(是)以身蒙㚔(甲)冑,以誅不順。」介賓短語「是以」用以連接因果句,表示結果或結論,相當於「以此」、「因此」,意謂因此穿上鎧甲,征伐不順從禮義的國家。
戰國竹簡表示氏族,《清華簡二.繫年》簡14:「飛𤯌(廉)東逃于商蓋氏」,飛廉是紂王的臣子,意指他向東逃走到商蓋氏那裏。《清華簡二.繫年》簡102:「晉人且有范氏与(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
《說文》:「氏,巴蜀山名。岸脅之㫄箸欲落𡐦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象形,乁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揚雄《賦》:『響若氏隤。』」
此外,古文字「氏」、「氒」(「厥」)二字形近而混,如《清華簡一》中的「氒(厥)」都誤書為「氏」,《清華簡一.皇門》簡2-3:「以惠氏〈氒─厥〉辟」,「氏」應是「氒(厥)」的誤字,意謂以輔助其君主。參見「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