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文言文意思
“氓”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氓(简繁同形)
拼音:méng/máng
“氓”字的古汉语解释
méng
名词 古指百姓,多指由外地迁来的百姓。《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孟子·滕文公》:“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又】专指居住在郊野的生产的奴隶,这种奴隶又称野民。
“氓”国语辞典解释
máng
名词1.古代稱庶民為「氓」 。《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漢.鄭玄.箋:「氓,民也。」 《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
2.《詩經.衛風》的篇名。共六章。根據〈詩序〉:「〈氓〉,刺時也。」 或亦指棄婦自傷之詩。首章二句為:「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3.參見「流氓」 條。
méng
(一)之又音。“氓”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武庚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盲。說文民也。
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石經註疏作甿。甿與氓通。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以田里安甿,以樂昏擾甿,以土宜敎甿稼穡,以興耡利甿,以時器勸甿,以彊予任甿。
鄭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又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
註新甿,謂新徙來者也。○按此則氓本同甿,長箋以氓爲民,𤱕爲民田,分爲二,非是。
又集韻謨耕切韻會謨盲切,𠀤音萌。義同。
又通作萌。
前漢·劉向傳民萌何以戒勉。
註萌,與甿同。
又楊愼·經說氓从亡从民。流亡之民也。引周禮新甿之治,註:新徙來者。○按氓與民音別義同。从亡者,言民易散難聚,非專屬新徙之民而言。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甿義。遂人之安氓、敎氓,氓猶民也,非皆他國新徙之民謂之氓也。孟子受廛爲氓,猶受廛爲民,天下之民皆願爲氓,猶皆願爲民也。楊說迂泥。考證:〔周禮註,新徙來者,釋新義,非釋𤱕義。〕 謹按文義𤱕改甿。
“氓”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民」,「亡」聲,本義為黎民百姓。詳解: 從「民」,「亡」聲,本義為黎民百姓。《說文》:「民也。从民,亡聲。讀若盲。」 《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毛傳:「氓,民也。」
「氓」可指外地遷來之民。《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
「氓」還表示草野之民。《戰國策‧秦策一》:「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民氓。」鮑彪注:「在野曰氓。」
近現代漢語中「氓」常與「流」連用,「流氓」本指無業游民,後用以指不務正業,為非作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