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文言文意思
“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萌”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éng

“萌”字的古汉语解释

méng

1.动词 草木发芽。《礼记·月令》:“草木动。”

【又】比喻开始发生。班固《东都赋》:“惧侈心其将。”

2.名词 通“氓”,老百姓。《韩非子·问田》:“齐民之度。”

“萌”国语辞典解释

méng

名词
1.草木初生的芽。《說文解字.艸部》「萌,艸芽也。」 唐.韓愈、劉師服、侯喜、軒轅彌明〈石鼎聯句〉:「秋瓜未落蒂,凍芋強抽萌。」

2.事物發生的開端或徵兆。《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漢.蔡邕〈對詔問灾異八事〉:「以杜漸防萌,則其救也。」

3.人民。通「氓」例: 「萌黎」「萌隸」

4.姓。如五代時蜀有萌慮。

动词
1.發芽。例: 「萌芽」《楚辭.王逸.九思.傷時》「明風習習兮龢暖,百草萌兮華榮。」

2.發生。例: 「故態復萌」《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三國演義》第一回:「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萌”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耕切正韻眉庚切,𠀤音氓。
說文草芽也。
 又韻會菜始生也。
博雅始也。
 又不動貌。
莊子·應帝王鄕吾示之以地文,乎不震不正。
 又耕亦曰
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之。
謂耕反其芽。
 又姓。
正字通五代蜀裨將慮。
 又葭,地名。
史記·貨殖傳註屬廣漢,今利州縣。
 又通氓。
管子·山國軌謂高田之曰:吾所寄幣于子者若干。
,民也。
戰國策施及隷。
 又同蕄。
爾雅·釋訓存存、,在也。
 又唐韻古音讀芒。
揚雄·幽州牧箴義兵涉漠,偃我邊。叶下康韻。
 又義與芒通。
禮·月令句者畢出,者盡達。
管子·五行篇艸木區。區卽句芒也。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
 又眉兵切,音明。蕨,草名。

“萌”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植物的芽。

詳解: 從「」,「」聲,本義為植物的芽。《說文》:「艸芽也。从艸,明聲。《禮記‧月令》:「(季春之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鄭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可表示草木發芽。漢王逸《九思‧傷時》:「風習習兮龢煖,百草萌兮華榮。

  「」也比喻事情剛剛顯露的發展趨勢或情況、開端。《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還表示開始、產生。《史記‧酷吏列傳序》:「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

  「」也表示鋤去。《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鄭玄注:「謂萌之者,以茲其斫其生者。」孔穎達疏:「漢時茲其,即今之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