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言文意思
“时”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時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shí
“时”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í
1.名词 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名词 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3.名词 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4.名词 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5.名词 时代。《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6.名词 时事;时势。《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名词 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
8.名词 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时而动。”
9.名词 时运。《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逝。”
10.副词 按时。《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副词 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12.副词 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时”国语辞典解释
shí
名词1.季節。例: 「四時」 。
2.將一天依十二地支順序,所分成的時段,共有十二個時辰,簡稱為「時」 。例: 「子時」 、「辰時」 。
3.一日的二十四分之一。一時有六十分。
4.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例: 「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5.年代,較長的一段時間。例: 「古時」 、「盛行一時」 。
6.現在或過去的某一時候。例: 「此時」 、「當時」 、「那時」 。
7.規定的時刻。例: 「按時」 、「準時」 。
8.歲月、光陰。例: 「時不我與」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
9.機會。例: 「失時」 、「時機」 。《三國演義》第七回:「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
10.姓。如明代有時大彬。
形容词
1.因時制宜的、能變通的。《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
2.當前的、現在的。例: 「時事」 、「時局」 、「時勢」 、「時裝」 。
副词
1.經常、常常。例: 「時常」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偶爾。例: 「有時」 。
“时”康熙字典解释
說文古文時字。从之(㞢)日。楚辭·九章聊假日以須旹。
補註旹,古時字。
“时”形意通解
略說: 「時」戰國金文作「旹」,上從「之」以表聲,下從「日」以表時日之義,與《說文》古文同,本義是時間、時日。詳解: 「時」戰國金文作「旹」,上從「之」以表聲,下從「日」以表時日之義,與《說文》古文同,本義是時間、時日。《說文》:「時,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
銘文表示時常,中山王壺:「於(嗚)虖(呼)﹗允哉若言﹗明蔡之于壺而旹(時)觀焉。」即銘刻是言於壺上以時常觀看。戰國文字中「時」可音近通作「寺」、「詩」、「侍」、「是」等,如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四寺(時)」、《郭店楚簡.性自命出》「時(詩)箸(書)」、《馬王堆.養生方》「侍(時)節」等。石鼓文「時」讀作「是」。《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睡虎地秦簡》、《馬王堆漢墓帛書》「時」字所從之「寸」下面一劃亦有寫於上面之例,詳參「寸」。
此外,商承祚、嚴一萍、馬如森等認為甲骨文有從之、日的「時」字,按此字當為「之日」的合文(饒宗頤、姚孝遂),意為「是日」,參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