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文言文意思
“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磨(简繁同形)
拼音:mó/mò
“磨”字的古汉语解释
mó
1.动词 物体相磨擦。《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磨。”
2.动词 遇到困难或阻碍。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磨。”
3.动词 消失;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磨矣。”
mò
名词 辗粉的用具。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磨。”
【磨莹】⒈磨治玉石。⒉磨物,使光洁。
“磨”国语辞典解释
mó
动词1.摩擦而使物品光滑或銳利。例: 「磨光」 、「磨刀」 。
2.將物研細。例: 「磨細」 、「磨粉」 、「磨墨」 。
3.消滅、泯滅。《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4.糾纏不休。例: 「你真是會磨,竟然讓他答應了!」 《三俠五義》第五回:「連包興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爺今日叫瘋子磨住了。』」
名词
艱難、阻礙。例: 「好事多磨」 。
形容词
糾纏不休的。例: 「磨功」 。
mò
名词兩塊圓形的石盤相合,當中有軸,推轉上面一石,用來碾碎穀物的器具。也稱為「磨盤」 。例: 「石磨」 、「磨房」 。
动词
1.推動磨子將穀物碾平。例: 「磨豆腐」 、「磨豆漿」 。
2.掉轉,多指車輛。例: 「巷子太窄,沒法子磨車。」
“磨”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摩。說文本作䃺。
爾雅·釋器石謂之磨。
詩·衞風如琢如磨。
又去聲。
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𠀤音塺。
說文石磑也。
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
天文志如蟻旋磨。
又韻會通作摩。
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
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
梅福傳厲世摩鈍。
又地名。
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磨”形意通解
略說: 「磨」本作「䃺」,從「石」,「靡」聲,本義為碾碎穀物等的工具。詳解: 「磨」本作「䃺」,從「石」,「靡」聲,本義為碾碎穀物等的工具。《說文》:「石磑也。从石,靡聲。」段玉裁注:「䃺,今字省做磨。引申之義為研磨,俗乃分別其音。」《莊子‧天下》:「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 清張岱《陶庵夢憶‧目蓮戲》:「牛頭馬面、鬼母喪門、夜叉羅剎、鋸磨鼎鑊……」
「磨」也表示碾碎。《天工開物‧粹精‧攻麥》:「蕎麥則微加舂杵去衣,然後或磨以成粉。」表示碾碎及碾碎工具時,「磨」皆讀去聲調。
「磨」另有平聲調讀法,表示磨治石器。《爾雅‧釋器》:「玉謂之琢,石謂之磨。」《詩‧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磨」也泛指摩擦、磨治。《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唐韓愈〈石鼓歌〉:「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
「磨」還表示研討、觀摩。漢劉向《說苑‧建本》:「因其可之曰時,相觀於善之曰磨。」漢揚雄《法言‧學行》:「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磨」亦表示磨練,如《後漢書‧韋彪傳》:「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李賢注:「言古之用賢皆磨礪選練,然後用之。」表示折磨,如《二刻拍案驚奇》卷9:「世間好事必多磨,緣未來時可奈何。」表示拖延、消耗,如宋蘇軾〈答李琮書〉:「趙充國征先零,鄧訓征羌及月支胡,皆以計磨之,數年乃克。」表示磨滅,如《後漢書‧南匈奴傳》:「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