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言文意思
“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莫”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莫”字的古汉语解释

1.代词 没有什么;没有谁。《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之能御也。”

2.副词 不要;别。《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3.副词 没有;不。《促织》:“成仓猝知所救,顿足失色。”《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消长也。”

名词 通“暮”。日暮;黄昏。《石钟山记》:“至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

【莫莫】⒈茂密的样子。⒉尘土飞扬的样子。⒊广大的样子。⒋暗暗地;不声不响地。⒌敬谨的样子。

“莫”国语辞典解释

副词
1.表示禁止的用語,相當於「勿」「毋」例: 「非請莫入」「閒言莫說」《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 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2.沒有。《論語.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 《孟子.梁惠王上》「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

3.不能、不可。例: 「變化莫測」「莫測高深」

名词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名词
1.「暮」 的本字。指日落、黃昏時候。《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宋.張元幹〈石州慢.雨急雲飛〉詞: 「雨急雲飛,瞥然驚散,莫天涼月。」

2.一種蔬菜。《詩經.魏風.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形容词
晚、遲。通「暮」《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𠀤音寞。
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
易·繫辭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
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
 又謀也。
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之。
 又博雅强也。
論語吾猶人也。
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
揚子·方言,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
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與。
,勉之也。
 又削也。
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鐵。
 又博雅,茂也。
詩·周南維葉
,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之野。
,大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湖。
 又與瘼通。
詩·小雅此下民。
 又與幕通。
史記·李廣傳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故切。同暮。
易·夬卦夜有戎。
 又菜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
音暮。
陸璣疏,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
 又通膜。
禮·內則去其皽。
皽謂皮肉之上魄也。
 又韻會白切,音陌。靜也。
詩·小雅君婦
言淸靜而敬至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聖人之作謨。
直音作𦱤。

“莫”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或從「」、從「」),象日落在草叢林木之中。金文大多從「」從「」。秦漢文字的「」字下部逐漸訛為像「」之字,為後世字形所本。「」是「」的初文,本義是日暮。

詳解: 甲骨文從「」從「」(或從「」、從「」),象日落在草叢林木之中。或增「」旁。金文大多從「」從「」。秦漢文字的「」字下部逐漸訛為像「」之字,為後世字形所本。「」是「」的初文,本義是日暮。《說文》:「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茻亦聲。

  甲骨文用作本義,《合集》29807:「其莫不冓雨。」即傍晚時不下雨。又用作地名,《合集》33545:「王田莫,無災。」「」即田獵;意謂王在莫地田獵,沒有災禍。

  金文用作本義,越王者旨於賜鐘:「夙莫不貣(忒)。」「」即早;「」即差錯,意指早晚都沒有差錯。又用作代詞,中山王方壺:「不羕(祥)莫大焉。」意指沒有甚麼比這事更不祥了。又用作人名,莫尊:「莫作旅彝。」意謂莫鑄造了一個行旅用的盛酒器。金文「」又通作「」,散氏盤:「以西至于𨾊莫(墓)。」指往西行,到達𨾊墓。又用作官名,郾客問量:「羅莫囂(敖)臧帀(師)。」「」是文獻中所載的羅國,「莫敖」是楚國的地方官職名;「臧師」是人名。

  竹簡帛書用作本義。《上博竹書三.周易》簡38:「啻(惕)[虎口](號),莫譽(夜)又(有)戎,勿卹(恤)。」今本《周易》作「惕號,莫夜有戎,勿恤。」「惕號」意指驚恐呼號;「」,《說文》:「卹,憂也」;這句指雖然有驚恐呼號,夜裏有戰事,也不必擔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84:「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以輒相報(也)。」意指傳送或收到文書,必須登記發文或收文的日月朝夕,以便及時回覆。《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第237-238行:「到莫有(又)先食飲,如前數。」意謂到黃昏時才再飲食,數量如前所述。楚簡又用作官職名,《包山楚簡.文書》簡158:「于莫囂(敖)之軍。

  傳世文獻表示本義的例子如《禮記.間傳》:「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即「」,古代的重量單位,相當於二十兩;「」指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全句指所以父母的喪事,棺木下葬之後,可以食粥,朝早二十兩米,黃昏也是二十兩米。南宋晏幾道〈蝶戀花〉:「朝落莫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作者借秋蓮暮開朝落這種與世不同的習性比喻自己不與世合流。又引申為晚、時間將盡之意。《詩經.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意指(你)一直說回家,但一年將盡(,仍未見你回家)。又引申指昏暗,《荀子.成相》:「門戶塞,大迷惑,悖亂昏莫無終極。」楊倞注:「莫,冥寞,言闇也。」「昏莫」即「昏暗」;這句指進言納諫的途徑被堵塞,人變得迷亂糊塗,惑亂昏暗愚昧是沒有盡頭的。

  後來「」被借作虛詞「」,表示否定,相當於「」。《國語.魯語下》:「女知莫如婦,男知莫如夫。」韋昭注:「言處女之知不如婦,童男之知不如丈夫。」又表示禁止,相當於「不要」、「不能」。東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意指寫信給妻子,勸她早日改嫁,不要再等了。唐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又借用作代詞,表示沒有誰、沒有甚麼,如莫不歡喜。《戰國策.楚策》:「群臣莫對。」即群臣都沒有回答。《周易.益》:「莫益之,或擊之。」意指沒有人給好處,倒有人給予攻擊。《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意謂因為愛護百姓而稱霸天下的君主,是沒有人能抵禦他的。由於「」借作虛詞久借不還,乃有人再加注「」於「」之下而成「」。

  「」是現在常見的姓氏,主要分佈在廣西、四川和廣東等多省。戰國已有「」姓,如《漢印文字徵》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