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国语辞典解释
jī
名词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地。例: 「采石磯」 、「燕子磯」 。唐.張旭〈桃花谿〉詩: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动词
以石激水,引申為激動。《孟子.告子下》:「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
“矶”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居依切集韻韻會居希切,𠀤音機。玉篇水中磧也。
增韻石激水曰磯。
孟子是不可磯也。
疏磯者,磯激也。石之激水,順其流而激之。
又玉篇摩也。
“矶”形意通解
略說: 從「石」,「幾」聲。本義是水衝擊岩石。詳解: 從「石」,「幾」聲。本義是水衝擊岩石。《說文新附》:「磯,大石激水也。从石,幾聲。」引申表示激怒。如《孟子.告子下》:「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朱熹集注:「不可磯,言微激之而遽怒也。」
「磯」表示水邊突出的岩石、石灘。如《廣雅.釋水》:「磯,磧也。」王念孫疏證:「石在水中謂之磯、磧。」如《水經注.江水》:「江水東歷孟家溠,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南齊書.張沖傳》:「魯山城乏糧,軍人於磯頭捕細魚供食,密治輕船,將奔夏口。」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