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文言文意思
“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儻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tǎng
“傥”字的古汉语解释
tǎng
1.形容词 精神恍惚的样子。《庄子·田子方》:“文侯傥然,终日不言。”
2.连词 假如。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乐毅傥再生,于今亦奔亡。”
3.副词 或许。《史记·东越列传》:“计杀余善,自归诸将,傥幸得脱。”
“傥”国语辞典解释
tǎng
形容词參見「倜儻」 條。
连词
如果、倘若。同「倘」 。《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儻獨有靈,游魂泰素。」
“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𠀤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
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
註豁達也。
又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
註儻儻,猶儃儃。
又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
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
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又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
註儻,苟也。
又韻會通作黨。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揚雄傳黨鬼神可也。
本作儻。俗作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