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圻”文言文意思
“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圻”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ín

“圻”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天子都城周围千里之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

【引】地方千里为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土数,而郢是城,不亦难乎?”

2.名词 通“碕”。岸。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

yín

名词 同“垠”。边界。《淮南子·俶真》:“四达无境,通于无。”

“圻”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京畿四周一千里以內的地方。《書經.畢命》「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漢.孔安國.傳:「京圻安則四海安矣。」 《逸周書.卷八.職方解》「方千里曰王圻,其外方五百里為侯服。」

2.面積千里之地。《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今土數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晉.杜預.注:「方千里為圻。」

yín

名词
邊界、地界。通「垠」《說文解字.土部》「圻,垠或從斤。」 《淮南子.俶真》「四達無境,通于無圻。」

“圻”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渠希切,音祈。界也,王畿千里爲
左傳·昭二十一年天子之地一
 又父司馬,掌封畿之兵甲。
書·酒誥父薄違。
薄,廹也,廹逐違命者也。
 又與垠通。地埒岸也。
淮南子·俶眞訓四達無竟,通于無
周禮·春官·典瑞疏瑑有鄂,上起若篆之文也。

“圻”形意通解

《說文》:「垠,地垠也。一曰岸也。從土艮聲。圻,垠或從斤。」據《說文》,「」乃「」之或體,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