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垆”文言文意思
“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垆”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垆”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黑色坚硬的土。《尚书·禹贡》:“下土坟。”

2.名词 古代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也作酒店的代称。《南史·谢几卿传》:“诣道边酒。”

3.名词 通“炉”。盛火的器具。陆游《山行过僧庵不入》:“茶烟起知高兴。”

“垆”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黑色而質地堅實的土壤。《說文解字.土部》「壚,黑剛土也。」 《呂氏春秋.士容論.辨士》「凡耕之道,必始於壚。」

2.酒店中置放酒罈的土臺子。例: 「當壚賣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 唐.韋應物〈酒肆行〉:「繁絲急管一時合,他壚鄰肆何寂然。」

3.燃火用的器具。宋.陸游〈山行過僧菴不入〉詩: 「茶壚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

“垆”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𠀤音盧。
說文黑剛土也。
書·禹貢豫州下土墳壚。
周禮·地官·草人埴壚用豕。
以埴爲黏,以壚爲疏。
呂覽凡耕之道,必始于壚,爲寡澤而後枯。
 又黃壚,黃泉也。
淮南子·兵略訓蟠乎黃壚之下。
曹植·責躬詩抱罪黃壚。
 又酒區。
史記·司馬相如傳令文君當壚。
世說王戎過黃公酒壚,謂客曰:吾與叔夜嗣宗酣飮此壚,自嵆阮亡後,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又集韻凌如切,音閭。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