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饩”文言文意思
“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饩”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饩”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供给别人的粮食或饲料。《国语·越语》:“生二人,公与。”

2.动词 赠送(食物)。《左传·僖公十五年》:“是岁晋又饥,秦伯又之粟。”

3.名词 活的牲口;生肉。《国语·周语中》:“膳宰不致,司里不授馆。”《殽之战》:“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牵竭矣。”

“饩”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送人的米糧、穀糧。《國語.周語中》「廩人獻餼,司馬陳芻。」


动词
餽贈。《左傳.僖公十五年》「是歲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 《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及聞遜卒,命迎其柩而殯藏焉,并餼其妻子。」


形容词
活的,供宰殺祭祀用的。例: 「餼羊」

“饩”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許旣切韻會於旣切,𠀤音欷。
玉篇饋餉也。
周禮·秋官·司儀致饔餼。
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
 又周語廩人獻餼。
禾米也。
 又牲生也。
儀禮·聘禮餼之以其禮,上賔大牢,積惟芻禾,介皆有餼。
凡賜人以牲生曰餼。餼猶稟也,結也。
按經云:主國使卿歸饔餼。五牢云:飪一牢,腥二牢,餼二牢,𨻰于門西。鄭註云:餼,生也。牛羊右手牽之,豕東之,是牲生曰餼。論語,告朔之餼羊,鄭註亦云:牲生曰餼。春秋傳,餼臧石牛,服氏亦云:牲生。是凡牲生曰餼。春秋僖三十三年:鄭皇武子云:餼牽竭矣。服氏以爲腥曰餼,以其對牽,故以餼爲腥。詩序云:雖有牲牢饔餼。鄭云:腥曰餼,以其對生是活,故以餼爲腥。
 又魯語馬餼不過稂莠。
秣也。◎按說文本作氣。餼,饋客芻米也。齊人來氣諸侯,見春秋桓十年。或从食作餼,或从旣作䊠,亦借旣,義𠀤同。今通作餼。考證:〔又地官·司徒廩人獻餼。禾米也。〕 謹按此出國語之周語篇不出周禮地官司徒。今將地官司徒字改爲周語。〔儀禮引春秋傳,餼藏石牛〕 謹照原文藏改臧。

“饩”形意通解

」古作「」,意指送予人的糧食及飼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