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言文意思
“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奇”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奇”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奇异;不同寻常。《涉江》:“余幼好此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又】不常用的;罕见的。《活板》:“有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又】<形意动>以…为奇;认为…奇特。《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奕节而舞,益之。”

2.动词 以……为奇;惊异。《张衡传》:“大将军邓騭其才,累召不应。”《伤仲永》:“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形容词 佳;好。《孔雀东南飞》:“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陶渊明《移居》诗:“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名词 奇观;胜境;佳境。《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者。”《游黄山记》:“而有若此,前未一探。”

5.名词 奇谋;奇计。《老子》:“以用兵。”《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胜。故善出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1.形容词 单;单数的。《山海经·海外西经》:“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每日,未尝不视朝。”

2.形容词 (运气、命运)不好;不顺。《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毋令当单于。”

3.名词 零数;零头。《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阎典史传》:“凡损卒七万五千有。”

“奇”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1.特別、不尋常。例: 「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貨可居」《文選.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唐.杜荀鶴〈投李大夫〉詩: 「自小癖於詩,篇篇恨不奇。」

2.出人意表、難以揣測。例: 「奇計」「奇謀怪略」

3.善、美好。《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 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动词
驚異、視為特殊。《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 唐.杜光庭《虯髯客傳》「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副词
極、甚。《鏡花緣》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餚,菜既奇豐,碗亦奇大。」


名词
特殊或奇險的事物。例: 「出奇制勝」《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明.袁宏道〈袁中郎遊記.靈隱〉:「撮奇搜勝,物無遁形。」

形容词
1.單數的。與「偶」 相對。例: 「一、三、五……都是奇數。」

2.不順利、乖舛。《史記.卷一〇九.李將軍傳》「以為李廣老,數奇。」 唐.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名词
餘數、零頭。《聊齋志異.卷四.狐諧》「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琦。異也。
莊子·北遊篇萬物一也。臭腐化爲神,神復化爲臭腐。
仙經人有三,精,氣,神也。
 又祕也。
史記·𨻰平傳平凡六出計,其祕世莫得聞。
 又姓。
 又天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廣莫,風之所生也。
 又四凶之一。
史記·五帝紀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
,卽共工氏。
 又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𧰼犀。
狀如牛,蝟毛,音如嘷狗,食人。
 又江神謂之相。
江記帝女也。卒爲江神。
 又與琦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宜切,音羈。一者,也。陽而隂偶。
易·繫辭陽卦,亦零數也。
于扐以𧰼閏。
 又隻也。
禮·投壷一算爲
 又餘夫也。
韓非子·十過篇遺有人者,使治城郭。
 又數,不偶也。
史記·李廣傳大將軍隂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毋令獨當單于。
 又𢷎,一拜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七曰𢷎。
 又車,邪不正之車。
禮·曲禮國君不乗車。
 又衺,詭異也。
周禮·地官比長有辠,衺則相及。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隱綺切。與倚通。依倚也。
前漢·鄒陽傳輪囷離
 又字彙補倚蠏切。同矮,短人也。
後漢·五行志童謠,見一人,言欲上天。
 又叶古禾切,音戈。
宋玉·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被文服纖,麗而不些。
說文从大从可。別作①。俗作竒,非。①字从大从司。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犀𧰼。狀如牛,蝟毛,音如皡狗,食人。〕 謹照原文犀𧰼改𧰼犀。皡改嘷。〔周禮·地官衺則相及,徙于國中及郊。〕 謹照原文徙於國中及郊則從而授之二句相連,不便單引一句,謹改比長有辠,衺則相及。

“奇”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獨特、特殊。

詳解: 從「」,「」聲。本義是獨特、特殊。《說文》:「奇,異也。」如《楚辭.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王逸注:「奇,異也。《淮南子.主術》:「夫聲色五味,遠國珍怪,瓌異奇物,足以變易心志,搖蕩精神,感動血氣者,不可勝計也。」高誘注:「非常為奇。

  「」引申表示出人意料。如《老子.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孫子.勢》:「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表示賞識、看重。如《史記.袁盎鼂錯列傳》:「(鼂錯)書數十上,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第》:「(袁)紹見(臧)洪,甚奇之,與結友好,以洪領青州刺史。

  「」表示驚奇、感到不一般。如《史記.淮陰侯列傳》:「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水經注.濁漳水》:「嘯父,冀州人,在縣市補履數十年,人奇其不老,求其術而不能得也。

  「」也表示單數,與「」、「」相對。《說文》:「一曰:不耦。」段玉裁注:「奇耦字當作此。今作偶,俗。」如《周易.繫辭下》:「陽卦奇,陰卦耦。《孔子家語.本命》:「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

  「」可比喻命運不好、遭遇多不順。如《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唐代劉禹錫〈贈尹果毅〉:「問我何自苦,可憐真數奇。

  「」表示餘數、零頭。《正字通.大部》:「數之零餘曰奇。」如《管子.禁藏》:「果蓏素食當十石,糠粃六畜當十石,則人有五十石,布帛麻絲,旁入奇利,未在其中也。」尹知章注:「奇,餘,言不在五十石之中也。《漢書.食貨志》:「而罷大小錢,改作貨布,長二寸五分,廣一寸,首長八分有餘。」顏師古注:「奇音居宜反,謂有餘也。

  「」表示常規以外的、不正規的。如《史記.平準書》:「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貨,以致富羡,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司馬貞索隱:「諸侯也,非農工之儔,故言奇也。《漢書.刑法志》:「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百有餘萬言,奇請它比,日以益滋。」顏師古注:「奇請,謂常文之外,主者別有所請以定罪也。

  「」可作程度副詞,相當於甚、非常。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劼問少遐曰:『今歲奇寒,江淮之間不乃冰凍?』」清代西周生《醒世姻緣》第90回:「夏麥不收,秋禾絕望,富者十室九空,貧者挨門忍飢,典當衣裳,出賣兒女。看得成了個奇荒極歉的年歲。

  「」還可作助詞,常見於元明雜劇中,沒有實義。如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摺:「我得時節手掌兒裏奇擎,心坎兒裏溫存,眼皮兒上供養。」王季思校注:「奇擎,奇字僅以助音,不助其義。」又如明代湯顯祖《紫釵記.曉窗圓夢》:「別後無書知不美,沒來由折了身奇,陪了家計,博得那一聲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