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文言文意思
“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奔(简繁同形)
拼音:bēn/bèn
“奔”字的古汉语解释
bēn
1.动词 跑;急跑。《促织》“虫景怒,直奔,遂相腾击。”
2.动词 逃亡;出走。《殽之战》:“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教战守策》:“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3.形容词 急速;迅疾。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动词 古时指女子不经媒人撮合而私自投奔所爱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
5.名词 指飞奔的马。《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朱元思书》:“急湍若箭,猛浪若奔。”
bèn
1.动词 投奔。《汉书·卫青传》:“遂将其馀骑可八百奔降单于。”
【又】接近;将近。《红楼梦》:“也奔皿十岁的人。”
“奔”国语辞典解释
bēn
动词1.急走。例: 「狂奔」 、「奔跑」 、「奔馳」 。《詩經.周頌.清廟》:「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2.趕赴、赴投。例: 「疲於奔命」 。《左傳.襄公十五年》:「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
3.逃走、逃亡。例: 「林冲夜奔」 。《左傳.隱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卒散於陣,民奔于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4.私自出走與相戀者結合。《詩經.王風.大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形容词
快走的、急馳的。例: 「奔瀑」 。漢.枚乘〈七發〉:「誠奮厥武,如振如怒,沌沌渾渾,狀如奔馬。」 唐.魏徵〈論時政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名词
姓。如五代時後晉有奔洪進。
bèn
动词1.直往、投向。例: 「各奔前程」 、「投奔自由」 、「直奔目的地」 。《紅樓夢》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榮國府來。」
2.年齡接近於……。《紅樓夢》第七六回:「我們雖然年輕,已經是十來年的夫妻,也奔四十歲的人了。」
“奔”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𠀤本平聲。說文走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一曰趨事恐後曰奔。
詩·周頌駿奔走在廟。
又嫁娶而禮不備亦曰奔。
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謂不必六禮備,非淫奔也。
又凡物皆言奔。
詩·鄘風鶉之奔奔。
小雅鹿斯之奔。
石鼓文霝雨奔樹。
韓愈·秋懷詩鳴聲若有意,顚倒相追奔。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按奔言俱十三元韻,正字通沿字彙之誤,奔叶音邊,豈以言在一先韻耶。
又姓。石晉將奔洪進。
又集韻韻會𠀤方問切,音憤。覆敗也。
李陵·與蘇武書斬將搴旗,追奔逐北。
又廣韻甫悶切集韻韻會補悶切正韻逋悶切,𠀤本去聲。急赴也。
釋名變也。有急變奔赴之也。
增韻奔走,湊集也。
又叶於夷切,音依。
崔亭伯七依乃命長秋使驅獸,夷羿作虞人。騰句喙以追飛,騁韓盧以逐奔。
說文从夭,賁省聲,入夭部。俗省作奔。𢍃,奔本字。考證:〔爾雅·釋居堂上謂之行。〕 謹照原書釋居改釋宮。〔詩·齊風鶉之奔奔。〕 謹照原書齊風改鄘風。
“奔”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上象一人揚臂飛跑,下面的三止(足)象步履的急驟,有如今日的動畫﹗本義是奔跑。詳解: 金文上從跑步人形,下從三「止」,象一人揚臂飛跑,三止(足)象步履的急驟,表達方式有一點像今日的動畫﹗奔字後來又可寫作「犇」,象三牛在奔跑。「奔」從三「止」,而「走」從一「止」,表示奔比走更急更快。後來三「止」訛變為三「屮」,成為形近的「卉」。小篆字形承此而來。上部的跑步人形在《說文》裏訛變為「夭」。《說文》:「奔,走也。从夭,賁省聲。與走同意,俱从夭。」段玉裁注:「《釋宫》曰:『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此析言之耳,渾言之則奔、走、趨不別也。引申之,凡赴急曰奔,凡出亡曰奔。」意謂仔細分析,「奔」、「走」、「趨」有細微差別,但籠統言之,則無別。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跑步,引申表示為君主奔忙、操勞,效卣:「效不敢不萬年夙夜奔走揚公休。」表示效不敢不萬年早晚為公奔馳,稱揚公的蔭庇。《詩.周頌.清廟》:「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表示頌揚文王在天的意旨,敏速地為宗廟祭祀奔走。《尚書.酒誥》:「奔走事厥考厥長」。
又表示出走,中山王鼎:「奔走不聽命」,表示司馬賈不聽這個命令而出走(杜迺松)。
戰國竹簡也用作本義,《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52:「在外者奔亡。」表示在外的人逃跑、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