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坌”国语辞典解释
bèn
名词灰塵。《說文解字.土部》:「坌,塵也。」 金.元好問〈戊戌十月山陽雨夜〉詩二首之二:「霏霏散浮煙,靄靄集微坌。」
动词
1.聚集。例: 「坌集」 。唐.元稹〈說劍〉詩: 「君今困泥滓,我亦坌塵垢。」
2.方言。翻、刨的意思。例: 「坌土」 、「坌地」 。《通俗編.雜字》引《廣異記》:「載鷙獸搏狂牛事云:『牛自埋身于土,獸坌成潭。』」
3.塵土撒落在物體上。《北史.卷九二.恩倖傳.齊諸宦者傳》:「(諸閹)飛鞭競走,十數為群,馬塵必坌諸貴。」
形容词
1.笨重、不靈活。通「笨」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我其實戴不的幞頭緊,穿不的朝衣坌。倒不如我這拂黃塵的布袍。漉渾酒的綸巾。」
2.愚蠢。通「笨」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鳥先飛。」
3.粗糙的。通「笨」 。元.王曄《桃花女》第一折:「您穿的輕紗異錦,俺穿的是坌絹的這粗紬。」
4.粗重。通「笨」 。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一折:「常著我左肩,那在這右肩,與人家做生活,打些坌活。」
“坌”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蒲悶切,音𦯀。塵也,聚也,𠀤也。司馬相如·哀秦二世賦登陂陀之長阪,坌入曾宮之嵯峨。
後漢·禰衡傳飛詞聘辯,溢氣坌湧。
唐書·儒學傳坌集京師。
又集韻普悶切正韻步悶切,𠀤音炃。義同。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