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絣”文言文意思
“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bēng pĭng
“絣”字的古汉语解释
pēng
1.名词 古代氏族的一种纺织品。
2.名词 穿甲的绳。《战国策·燕策一》:“妻自组甲絣。”
【又】用绳索捆绑、束缚。
3.形容词 续;继续。《后汉书·班固传》:“将絣万嗣。”
4.动词 通“绷”,紧张。
bīng杂;错杂。《汉书·扬雄传下》:“絣之以象类,播之以人事。”
pēg没有花纹的丝织品。韦庄《汧阳间》:“汧水悠悠去似絣。”
“絣”国语辞典解释
bēng
名词古代氐人以不同顏色絲線混織成的布匹。《說文解字.糸部》:「絣,氐人殊縷布也。」
动词
1.編織。例: 「絣繡」 。明.袁宏道〈舒大家誌石銘〉:「朝絣暮織,為余叔督家政,甚勤苦。」
2.延續。《後漢書.卷四〇.班彪傳下》:「將絣萬嗣,煬洪暉,奮景炎,扇遺風,播芳烈。」
3.纏、綑。《水滸傳》第二〇回:「身穿一領黑綠羅襖,下面腿絣護膝。」 《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罪人入獄,教獄子絣在廊上。」
“絣”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北萌切集韻悲萌切韻會晡橫切,𠀤音崩。說文作絣,氐人殊縷布也。
玉篇無文綺也。
戰國策妻自組甲絣。
註絣,綿也。
又後漢·班固傳將絣萬嗣。
註絣,續也。
又集韻普幸切,音頩。義同。
又正韻補耕切,音伻。義同。
又廣韻振繩墨也。亦作𢆸。
又集韻𤰞盈切,音幷。義同。
又集韻必幸切,音𧚭。急絙也。
又同弁。
周禮·春官·司服凡弔事,弁絰服。
註故書弁作絣。鄭司農絣讀爲弁。
又集韻披庚切,音磅。𢏳或从糸,張絃也。考證:〔廣韻振繩墨也。亦作〈匚中𢆶〉。〕 謹照原文〈匚中𢆶〉改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