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絓”文言文意思
“絓”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絓”字

拼音:guà

“絓”字的古汉语解释

guà

1.动词 结。《史记·律书》:“结怨匈奴,祸于越,势非寡也。”

2.动词 绊住;阻碍。《左传·成公二年》:“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于木而止。”《韩非子·说林下》:“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也。”

“絓”国语辞典解释

guà

动词
受阻礙、牽絆。《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礙也。」 《淮南子.兵略》「飛鳥不動,不絓網羅。」

“絓”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苦緺切集韻空緺切,𠀤音咼。
說文繭滓頭也。一曰以囊絮練也。
急就篇註紬之尤麤者曰,繭滓所抽也。
 又集韻公懷切,音乖。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音畫。
正韻古畫切。音卦。
玉篇止也,有行礙也。
廣韻絲結。
左傳·桓三年而止。
驂馬在衡外,挽靷每於木,曲頸不當衡故也。
 又成二年于木而止。
驂馬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聖人之罔。
師古曰:,讀與挂同。
 又楚辭·涉江心結而不解。
,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