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絺”文言文意思
“絺”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絺”字

拼音:chī/zhǐ

“絺”字的古汉语解释

chī

1.细葛布。

【又】细葛布衣服。《吕氏春秋·孟夏纪》:“是月也,天子始。”。

2.古邑名。在今河南沁阳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

【絺句绘章】形容雕琢文字章句,增加文采。

【絺索】多而杂乱的样子。

“絺”国语辞典解释

chī

名词
1.夏季服裝用的細布。《說文解字.糸部》「絺,細葛也。」 《詩經.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2.姓。如漢代有絺宗周。

“絺”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𠀤音郗。
說文細葛也。
書·益稷黼黻繡。
葛之精者曰
詩·周南爲綌。
煮葛以爲綌。
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
細葛爲巾。
 又正韻抽知切,音摛。義同。
 又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註在野王縣西南。
 又姓。
姓氏急就篇周有邑。以邑爲氏。晉智伯臣有疵。
 又集韻展几切。黹或作。考證:〔左傳·隱十一年註在野里縣西南。〕 謹照原文野里改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