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文言文意思
“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耻”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chǐ

“耻”字的古汉语解释

chǐ

1.名词 耻辱,可耻的事情。《子鱼论战》:“明教战,求杀敌也。”

2.形容词 羞愧,羞惭。《卖柑者言》:“坐糜廪粟而不知。”

【又】<形意动>以……为耻辱。《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

3.动词 侮辱;羞辱。《国语·勾践栖会稽》:“昔者夫差吾君于诸侯之国。”

“耻”国语辞典解释

chǐ

名词
1.羞愧的心。例: 「無恥」「知恥」《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2.羞辱的事。例: 「雪恥」「奇恥大辱」「引以為恥」《呂氏春秋.季秋紀.順民》「越王苦會稽之恥。」

动词
羞辱。《國語.越語上》「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耻”康熙字典解释

正字通俗恥字。(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𠀤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