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文言文意思
“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聰简化方式:声旁替代
拼音:cōng
“聪”字的古汉语解释
cōng
1.形容词 听力好。《荀子·性恶》:“目明而耳聪。”《孟子·离娄》:“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形容词 听得清楚。《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形容词 聪明,有智慧。司马光《陶侃》:“侃性聪敏恭勤。”
【聪了】聪明懂事。《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大未必奇。”
【聪明】1.听觉、视觉灵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2.聪慧明审。《荀子·非十二子》:“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圣智不以穷人。”
【聪颖】聪明。
“聪”国语辞典解释
cōng
动词明察是非。《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
名词
聽力、聽覺。例: 「右耳失聰」 。
形容词
1.天資高、領悟力好。例: 「聰明」 、「聰慧」 。《漢書.卷八〇.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傳》:「聰達有材,帝甚愛之。」
2.聽覺敏銳。例: 「耳聰目明」 。《淮南子.本經》:「則目明而不以視,耳聰而不以聽。」
“聪”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𠀤音驄。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叶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德音允塞,民所望兮。宜爾嘉樹,配甘棠兮。望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