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文言文意思
“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耽”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ān

“耽”字的古汉语解释

dān

1.耳大下垂。《淮南了·地行训》:“夸父耳,在其北方。”

2.乐;沉溺于欢乐。《后汉书·冯衍传》:“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

3.爱;喜欢。李清照《打马图序》:“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之。”

4.延搁。《金史·五行志》:“先是,有童谣云:“青山转,转青山,误尽,少年人。”

5.通“眈”。见“眈眈”

“耽”国语辞典解释

dān

动词
1.延遲、滯留。例: 「耽誤」「耽擱」

2.沉迷。例: 「耽溺」《文選.枚乘.七發》「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 清.張爾岐〈辨志〉:「耽口體之養,徇耳目之娛。」

形容词
1.耳朵大而下垂。《淮南子.墬形》「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2.快樂。《禮記.中庸》「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漢.鄭玄.注:「亦樂也。」

“耽”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耳,在其北方。
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樂之從。
過樂謂之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
,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
虎視,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其欲浟浟。
師古曰:,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厦
,音丹。,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耽”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耳大下垂。

詳解: 從「」,「」聲,本義為耳大下垂。《說文》:「耳大垂也。从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淮南子‧墬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高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可表示玩樂、沉湎。《詩‧衛風‧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毛傳:「耽,樂也。

  「」也表示愛好、喜好。漢劉向《說苑‧復恩》:「耽我以道,說我以仁。

  「」還表示擔負、承當。元關漢卿〈金線池〉第四摺:「俺只得忍恥耽羞求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