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珰”文言文意思
“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璫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āng
“珰”字的古汉语解释
dāng
1.名词 屋椽头的装饰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华榱壁珰。”
2.名词 汉代宦官任武职者的冠饰。《后汉书·朱穆传》:“建武以来,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
3.名词 古时女子的耳饰。《孔雀东南飞》:“耳著明月珰。”
4.名词 泛指装饰物。《柳毅传》:“自然蛾眉,明珰满身。”
“珰”国语辞典解释
dāng
名词1.古人在帽前以金或銀製成的華麗裝飾物。例: 「金璫」 、「銀璫」 。
2.戴在耳垂上的珠玉。《文選.曹植.洛神賦》:「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唯士衡運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廣於舊篇,豈慕朱仲四寸之璫乎!」
3.漢代宦官帽子上的裝飾品。後用以比喻宦官。例: 「奸璫」 、「權璫」 。
“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郞切,音當。說文華飾也。
又廣韻耳珠。
集韻充耳也。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又前漢·宦者傳秦漢中常侍參用士人冠,皆銀璫左貂。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爲之。
後漢·輿服志中常侍冠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
又璧璫。
前漢·司馬相如傳華榱璧璫。
師古註璧璫以玉爲椽頭。當卽所謂璇題,玉題者也。一曰以玉飾瓦之當也。
文選·班固·西都賦裁金璧以飾璫。
註璫,椽頭飾也。
又金琅璫,鈴鐸也。
杜甫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
正韻亦作鋃鐺。
又丁璫,玉佩聲。
詩緝玉佩鳴丁璫。
韻會一作丁當。一作丁東。
又琅璫,鎖也。詳琅字註。
又草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疏卷耳如婦人耳中璫。今或謂之耳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