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文言文意思
“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瑟(简繁同形)
拼音:sè
“瑟”字的古汉语解释
sè
名词 古代一种弹拨乐器,一般有二十五根弦。《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鼓瑟。
【瑟瑟】⒈风声。⒉一种碧绿色的宝石。也指碧绿色。
“瑟”国语辞典解释
sè
名词樂器名。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廣一尺八吋,相傳為庖犧所作。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
副词
單獨、寂寞、蕭條。例: 「瑟居」 、「蕭瑟」 。
<擬>
形容風聲。例: 「谷風瑟瑟」 。
“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𠀤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
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
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
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書·益稷搏拊琴瑟。
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
詩·大雅瑟彼作棫。
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傳瑟,矜莊貌。
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
箋瑟,潔鮮貌。
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
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
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
註幾瑟,韓愛子。
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
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瑟”形意通解
略說: 戰國楚系文字從二「」,亦有從三「」,下或加注聲符「必」。「瑟」是撥弦樂器,形似古琴。詳解: 戰國楚系文字從二「」,亦有從三「」,見於《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下或加注聲符「必」。郭珂認為「」象瑟柱之形,楚文字的「瑟」是以瑟體的部件瑟柱代表樂器「瑟」。因為樂器「瑟」上的瑟柱數量較多,就以兩個(或三個)瑟柱表示樂器「瑟」。可備一說。《說文》小篆上部很可能由「」形訛變而來。
「瑟」是撥弦樂器,形似古琴,常與「琴」、「竽」、「笙」等一起合奏。據傳世文獻記載,「瑟」早在西周時期已開始流行。如《詩.周南.關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尚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先秦和漢代的墓葬中也發現了不少瑟,形制不一。除了後世常用的25弦瑟外,還有19、21、23、24等弦數的瑟。(參王子初)
「瑟」引申表示莊嚴貌。如《詩.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毛傳:「瑟,矜莊貌。」
「瑟」也表示眾多。如《詩.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瑟」還可作擬聲詞,形容風聲。如《文選.劉公幹〈贈從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北宋蘇軾〈仙都山鹿〉:「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