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文言文意思
“旦”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旦(简繁同形)
拼音:dàn
“旦”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n
1.名词 日出的时候;早晨。《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湖。”《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2.名词 日;一日。《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名词 旦角,传统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武旦等之分。《窦娥冤》:“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
“旦”国语辞典解释
dàn
名词1.天剛亮的時候。例: 「枕戈待旦」 、「通宵達旦」 。《文選.左思.蜀都賦》:「晨鳧旦至,候鴈銜蘆。」
2.白天。漢.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
3.指農曆初一日。《南齊書.卷九.禮志上》:「秦人以十月旦為歲首。」 《藝文類聚.卷四》:「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4.(某一)日、天。例: 「元旦」 、「旦旦」 、「一旦」 。
5.光亮,明亮。〈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6.戲劇中扮演婦女的角色。例: 「老旦」 、「花旦」 、「小旦」 、「武旦」 、「刀馬旦」 。
“旦”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𠀤丹去聲。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
玉篇朝也,曉也。
爾雅·釋詁旦,早也。
書·大禹謨正月朔旦。
詩·陳風穀旦于差。
又大雅昊天曰旦。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
又詩·衞風信誓旦旦。
箋言其懇惻款誠。
疏旦旦猶怛怛。
釋文旦旦,說文作𢘇𢘇。
又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
又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
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𠛬也。
又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
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
又盍旦。
禮·坊記相彼盍旦。
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
又與神同。
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
註旦當爲神,篆字之誤也。
又韻補叶都眷切。
庾敳·意賦宗統竟初不別兮,大德亡其情願。天地短於朝生兮,億代促於始旦。
“旦”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早上太陽剛剛昇起,本義是日出。詳解: 甲金文從「日」,「丁」聲(于省吾),象早上太陽剛剛昇起,本義是天明、日出時分。許慎、吳大澂、容庚、張世超認為「旦」字象太陽升出地面之形,按金文、古幣、古璽文字或從「日」在下,「丁」在上,可證「旦」字從「丁」聲較為合理。金文所從「丁」旁填實,至小篆改從一橫在下,比較象地面之形。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天明、早晨,《合集》21025:「辛亥旦大雨」,表示辛亥這一日早晨下大雨。《公羊傳.哀公十三年》:「見于旦也。」何休注:「旦者,日方出時。」《合集》29272:「旦至于昏不雨」,表示早晨至黃昏都沒有下雨。金文亦用作本義,此鼎:「旦,王各(格)大(太)室。」意謂天明的時候,周王來到太室。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233:「清旦」,表示清晨。
《說文》:「旦,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屬皆从旦。」王筠《說文釋例》:「吾聞之海人云:日之初出,為海氣所吞吐,如火如花,承日之下。」「余居土國,日出亦近似所言,但土氣不如水氣之大耳。」
〈卿云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即太陽、月亮的光華綿延下去,「旦」表示天明,「旦復旦」即天明後又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