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国语辞典解释
pìn
动词1.古代諸侯國間遣使通問。《左傳.宣公十年》:「季文子初聘于齊。」
2.以禮徵招、恭請。今多指請人來任職做事。例: 「約聘」 、「徵聘」 。《孟子.萬章上》:「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湯使人以幣聘之。」 《禮記.月令》:「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3.訂婚。明.歸有光〈先妣事略〉:「有光補學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
名词
訂婚。或指訂婚時男方贈與女方的信物和禮物。例: 「大聘」 、「小聘」 、「下聘」 。
pìng
动词女兒出嫁。例: 「聘姑娘」 。
“聘”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正切,音娉。說文訪也。
徐曰聘,訪問之以耳也。
廣韻問也。
禮·曲禮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公羊傳·隱十一年大夫來曰聘。
穀梁傳·隱九年聘,問也。
周禮·秋官時聘,以結諸侯之好。
儀禮·聘禮大問曰聘,小聘曰問。
又昏禮娶問亦曰聘。
禮·內則聘則爲妻。
又正字通以幣帛召隱逸賢者,升進之,曰徵聘。應召登仕者稱聘君。
又五音集韻匹名切,娉平聲。訪也。
“聘”形意通解
金文從「耳」,「甹」聲,表示聘問,指古代諸侯間互相派使者訪問。商鞅量:「十八年,齊遣卿大夫眾來聘。」《說文》:「聘,訪也。从耳甹聲。」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