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文言文意思
“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平”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píng

“平”字的古汉语解释

píng

1.形容词 平坦。《桃花源记》:“土地旷,屋舍俨然。”

2.形容词 公平;公正。《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

3.形容词 太平;安定。《张衡传》:“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4.形容词 平常;普通;一般。《教战守策》:“如使民皆习於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5.动词 削平;铲平。《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6.动词 平定;平息。《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矣。”

7.动词 和解;讲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及楚。”

8.动词 跟别的事物的高度或水平相等。《雁荡山》:“从上观之适与地。”

9.形容词 平静;宁静。《陈州粜米》:“取下招承,偿俺残生,苦恨才。”

【平旦】清早。

【平明】⒈天亮的时候。⒉公正严明。

【平文】散文。

“平”国语辞典解释

píng

形容词
1.不高不低、不凸出的。例: 「平地」「平房」「平沙」 。唐.王維〈觀獵〉詩: 「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宋.陸游〈初發夷陵〉詩: 「山平水遠蒼茫外,地闢天開指顧中。」

2.協調的。《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

3.均等的。例: 「平均」「平等」

4.安寧的。例: 「心平氣和」「風平浪靜」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詩: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5.沒有戰爭的。例: 「和平」「太平」 。唐.韓愈〈爭臣論〉:「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

6.尋常的。例: 「平日」「平時」「平常」

7.不分勝負的。例: 「平手」

8.缺少變化的。例: 「聲音低平」

副词
1.公正的、無偏倚的。例: 「平分」「平反」

2.不高不低的。例: 「平推」「平剷」

动词
1.使安定、征服。例: 「平亂」「跨海平魔」 。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2.媾和、和好。《左傳.桓公八年》「秋,隨及楚平,楚子將不許。」

3.壓抑。例: 「怨氣難平」

4.犁平、輾平、推平。例: 「去將地平一平。」

名词
1.平上去入四聲之一。參見「平聲」 條。

2.大陸地區北平市的簡稱。例: 「王兄今日赴平公幹。」

3.姓。如漢代有平當。

pián

动词
辨別。參見「平章百姓」 條。

“平”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𠀤音苹。
說文,語舒也。
廣韻,正也。
增韻,坦也。
易·泰卦不陂。
 又廣韻,和也。
書·堯典章百姓。
和章明。
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
爾雅·釋詁,成也。
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
穀梁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
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
左傳疏者,和也。言其先不,而今始
 又治也。
書·大禹謨天成。
水土治曰
詩·小雅原隰旣
 又治之也。
詩·大雅修之之,其灌其栵。
修理之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又服也。
詩·大雅四方旣,王國庶定。
四方旣已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又玉篇,齊等也。
增韻,均也。
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也。
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不偏陂。
書·君奭天壽格。
正義曰:謂政敎均也。
 又廣雅,均賦。
史記·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準。
 又樂聲不相踰越也。
周語樂從和,和從
 又爾雅·釋詁,易也。
易者,不難也。
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耳。
 又歲稔也。
前漢·食貨志再登曰,三登曰太
 又諡法執事有制曰,治而無眚曰,布綱治紀曰
 又爾雅·釋地大野曰
大野之澤。一名
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
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種藥,因地之處也。
 又臘月曰嘉
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
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𤣥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又華,瑞木名。
宋書·符瑞志,其枝正。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
張衡·東京賦植華於春圃。
天下,其華則
 又廷尉,官名。
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也。
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秩六百石。
 又原,太陸,𠀤地名。
爾雅·釋地曰原,高曰陸。
曰原者,謂澤之廣者亦曰原。漢以原爲郡名。高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
東至日所出,爲太,太之人仁。
孟子孟子之陸。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州北郡。
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𡵟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郡,唐爲州。
 又姓。
廣韻齊相晏仲之後。
前漢·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又複姓。
何氏姓苑陵,寧二氏。
姓譜陵氏,史記陵老之後。
 又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𠀤音㛹。
廣韻,辨治也。
書·洪範王道
詩·小雅左右。
 又韻會均也。
 又韻會皮命切,音病。物賈也。
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賈,今時月是也。
 又地官·質人註也。主定物賈。
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
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買印自有,不避豪賢及大姓。
 又古與便辯通。
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
索隱曰:古文尚書作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又叶皮陽切,音龎。
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
 又集韻拼古作。註詳手部八畫。

“平”形意通解

略說:」表示聲氣上出,「」顯示聲氣之平穩。本義是氣之平舒。

詳解: 楊樹達據《說文》以為字從「」從「」,「」象氣之分,「」與「」同,象聲氣上出而以「」顯示聲氣之平穩。本義是氣之平舒。《說文》:「平,語平舒也。从亏从八。八,分也。爰禮說。釆,古文平如此。」林義光、高鴻縉認為字從「」,「」聲(《說文》訓辨別,讀若辨之釆)。其說不可從,因「」多從兩點,從四點與「」相近的字形為數不多。

  金文「」表示平坦,中山王兆域圖:「丘平者五十尺」。又用作人名,鄀公鼎:「鄀公平侯自乍(作)尊盂。」字又用作地名,𠫑羌鐘:「先會于平陰。《左傳.襄公十八年》:「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地在今山東肥城西。

  秦簡「」指相等,《睡虎地.秦律十八種》簡175:「大嗇夫、丞智(知)而弗罪,以平罪人律論之。」大嗇夫和丞俱為官名,全句指這些官員如果知情而不加懲罰,以與罪犯相等的法律論處他們。又指平和,《睡虎地.為吏之道》簡13-1:「和平毋怨。」另,「」亦可用作人名與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