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聩”文言文意思
“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聵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kuì
“聩”字的古汉语解释
kuì
1.形容词 耳聋。《国语·晋语》:“聋聩不可使听。”
2.形容词 糊涂无知。韩愈《朝归》:“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聩。”成语有“振聋发聩”。
“聩”国语辞典解释
kuì
形容词1.耳聾、聽不見。宋.范成大〈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驟至霆奔龍挂可駭〉詩: 「盆傾耳雙聵,斗暗目四眩。」
2.糊塗不明事理。例: 「昏聵」 。唐.皮日休〈耳箴〉:「近賢則聰,近愚則聵。」
名词
耳朵聽不見的人。例: 「振聾發聵」 。《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
“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𠀤音𩕕。說文聾也。
晉語聾聵,不可使𦗟。
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𦖥。亦作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