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文言文意思
“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揆”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kuí

“揆”字的古汉语解释

kuí

1.动词 度量;考察。《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之以日,作于楚室。”

【引】动词 揣测;估量。陆机《演连珠》:“临渊水,而浅深难知。”

2.名词 推测;道理。高知几《史通·疑古》:“以古方今,千载一。”

3.动词 管理。《左传·文公十八年》:“以百事,莫不时序。”

【引】名词 宰相。《晋书·礼志上》:“桓温居,政由己出。”

“揆”国语辞典解释

kuí

动词
1.揣測、審度。《說文解字.手部》「揆,度也。」 例: 「揆其用心」「揆情度理」 。宋.歐陽修〈江鄰幾文集序〉:「余竊不自揆,少習為銘章,因得論次當世賢大夫功行。」 清.多爾袞〈致史可法書〉:「揆諸情理,豈可謂平!」

2.掌管。《左傳.文公十八年》「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遼史.卷三一.營衛志.序》「其人土著而居綏服之中,外奮武衛,內揆文教,守在四邊。」

名词
1.道理。《孟子.離婁下》「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唐.李白〈比干碑〉:「殊塗而一揆,異行而齊致。」

2.政事、事務。《書經.舜典》「納于百揆,百揆時敘。」 《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百揆允當,庶績咸熙。」

3.統理國政的官員、職位。如古代稱宰相為「首揆」 ,近代則稱內閣總理或相當內閣總理的官職為「閣揆」《晉書.卷一九.禮志上》「桓溫居揆,政由己出。」

kuǐ

(一)之又音。

“揆”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求癸切集韻韻會巨癸切,𠀤葵上聲。
說文葵也。
爾雅·釋言度也。
易·繫辭初率其辭而其方。
循其辭,以度其義。
詩·鄘風之以日。
史記·律書癸之爲言也,言萬物可度,故曰癸。
 又百,官名。
書·舜典納于百
納舜于此官,度百事也。
後漢·百官志註,堯初別置,周更名冢宰。
 又正字通渠惟切,音葵。字彙闕平聲,非。◎按唐韻,集韻諸書,字止收紙韻,不入支韻。經典釋文亦無平聲,从舊可也。本作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