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蒉”国语辞典解释
kuì
名词1.用草繩或竹片編成的盛土器具。似今日的簸箕。《說文解字.艸部》:「蕢,艸器也。」 《論語.憲問》:「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蕢尚。
“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𠙽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
註蕢讀爲𠙽,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