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文言文意思
“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跬”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kuǐ

“跬”字的古汉语解释

kuǐ

名词 一只脚往前迈一步的距离。《司马法》:“一举足曰三尺;两举足曰步,步六尺。”

【跬誉】一时的声誉。

“跬”国语辞典解释

kuǐ

名词
半步,一舉足的距離。走路時一腳向前踏下稱為「跬」 ,另一腳再向前踏稱為「步」《小爾雅.廣度》「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 漢.賈誼《新書.卷二.審微》「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 《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會大霧晝冥,跬不可視。」

“跬”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繠切,𠀤音頍。與䞨同。
揚子·方言半步爲
玉篇舉一足也。
類篇司馬法,凡人一舉足曰,三尺也。兩舉足曰步。步,六尺也。
禮·祭義故君子步而不忘孝也。
集韻或作頃蹞窺𨇪。
 又集韻空媧切,音咼。義同。
 又先結切,音屑。疲也。一曰分外用力貌。
莊子·騈拇篇譽無用之言。
音義,用力貌。